遇见和美乡村 | 齐村镇街子村:荷香产业致富路乡村美景展新篇
10月21日,记者随“遇见和美乡村”媒体团走进富平县齐村镇街子村,穿梭在田野、乡道之间,聆听着关于他们的奋斗故事,记录着最美乡村身影。
街子村位于富平县齐村镇政府南7公里处,距离富平县城5公里,富耀红色旅游专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每年夏天,街子村风光旖旎,九眼莲池微风荡漾,百亩荷花竞相开放,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或远观或近看,都令人心旷神怡。
生态循环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近年来,街子村依托温泉河上游的独特地理优势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九眼莲菜的种植传统,自2017年底以来,累计投资600万元建成九眼莲产业园区420亩,其中种植九眼莲300亩。
街子村充分发挥“十里荷香、醉美街子”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把荷花“颜值”变为产值,推动“荷经济”产业链延伸。
在莲池养殖甲鱼、鲫鱼、黄鳝、小龙虾等,积极探索“鱼蟹套养、污便返莲”的循环经济;在边角地种植向日葵、蔬菜等绿色有机农作物;利用周边地散养土鸡、鸭、鹅、兔等,全部采用纯天然养殖方式,喂食玉米、麦麸青草、莲菜边角料等,目前长势良好,鸡鸭鹅粪便用于莲菜施肥,真正达到生态循环种养殖。
“街子村九眼莲产业园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露营、吃农家饭,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街子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小玲说。
“我们在2019年第一次为贫困户分红1.2万元,在2022年为脱贫户分红3.5万元。”王小玲表示,街子村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贫困户、低保户集体经济务工增收”的收益分红带贫模式,吸纳周边50余名群众稳定进园务工,农忙时节可达上百人,向群众分红15万元,发放工资9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合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秉持“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不做表面文章”的理念,街子村结合实际调研,征集群众意愿,对接西北设计院编制《街子村田园综合体概念规划》,以水生产业、千年古泉、街子水库“三条水路”为基础,按规划实施生态循环产业区、温泉生态湿地区、民宿文化创意区“三区同建”。
其中生态循环产业园区依托顺阳河街子段农田排水排碱治理后活水长流的生态优势,一举做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九眼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全县首个水稻产业,探索开发特色农耕研学实践课堂。
同步举办“大地艺术节”“夏季艺术季”系列文化活动,将现代元素与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与研学旅游巧妙融合,形成了具备体验、观光、研学、旅游等复合功能的田园综合体520亩,塑造了关中地区鲜见的“荷塘稻韵藕飘香 双水润村百业兴”独特风貌。
生态转化奏响群众“共富乐章”
截至2023年底,街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
王小玲说:“园区吸纳群众稳定进园务工,其中低保户、脱贫户、残疾人等低收入群体20余名,真正实现水润街子、水美街子、水富街子,奏响了高效转化生态资源为经济效益的‘共富乐章’”。
“那边正在赶鸭子的,是我们街子村脱贫三类户、残疾人谈永平,女儿出嫁后长期一个人生活,前年因为腿部疾病住院几次花费较大,生活非常困难。村上及时将他吸纳到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务工,吃住都在园区,如今身体慢慢恢复了,开始和人交流了,一个月也能拿上1500元工资,生活有了保障,幸福感有所增强。”王小玲告诉记者,类似这类情况在我们园区还有好几例,通过进园务工有的治好了抑郁症,有的有了稳定收入,挽救了好几个家庭。
2023年,街子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九眼莲种植优势和与秦岭湿度相似的地理优势,成功获评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颁布的中国生态食材生产示范基地和秦岭国家植物园签约的陕西羽叶报春推广示范基地。
如今的街子村,一件件“疑难杂症”得到妥善解决,一个个“短板弱项”补齐拉长,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致富,一个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焕发生机活力的“幸福村”正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阔步向前。(记者 黄佳乐)
来源:群众新闻
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