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奇妙的探访之旅
明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作为历史文化大省,我省各地的博物馆都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活动,从珍贵文物的展出,到极具创意的互动体验,应有尽有。今天的节目,就跟着我们的记者,去探访我省两个看似小众但又别具特色的博物馆,时间博物馆和黄河文化博物馆,一起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位于蒲城县金帜山东侧的时间博物馆,是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蒲城短波授时台旧址的基础上改建而来,展馆分“时间从哪来”和“寸尺光阴”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时间从哪来”,聚焦于“北京时间”的由来和老一代授时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科学家精神。
蒲城短波授时台于1966年开始建设,工程代号为“326”,1970年建成开始试播。
第二部分“寸尺光阴”,展示了从古至今各个时期记录时间的装置和仪器,这些物品穿越历史长河,见证了人类对时间感知和记录的历程。
蒲城短波授时台从1970年建成到1998年停用,28年间为我国的国防试验、空间技术、测绘、地震、交通、通信、气象、地质等诸多行业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1998年12月,新短波授时台在临潼建成后,国家授时中心蒲城授时台旧址整体封存。2023年9月,经过改造而成的时间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的外景占地60亩,主要以时间为脉络,利用原有的场地和设施,将时间、空间与研学相结合,融合了工业遗产与人文教育,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十七万余人次。
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有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小学生到这儿开展研学。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山城佳县,建筑面积16780平方米,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向游客呈现了黄河流域九个省份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以及治理黄河的历程,展出文物两千余件。
第一展厅主要展陈了地球地质演化、黄河形成和沿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禀赋等自然地理风貌。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参加研学的小学生们形象地了解到黄河沿线地形地貌的独特之处,以及黄河流域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
展厅内有一幅巨大的《九曲黄河情》黄河文化长卷,集中展现沿黄九省丰富多样、又各自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旁边还有九省区文化互动查询平台,非常有趣味性和参与感。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河两岸独特的民俗风情,彰显着黄河文化的包容与魅力。在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展厅,沿黄九省的饮食、建筑、出行、商贸、曲艺、舞蹈、非遗等独具特色的黄河风情一一呈现。在第四展厅的黄河漂流沉浸式体验区,参观者从黄河源头顺流而下,仿佛化身一叶扁舟,随着奔腾的河水一路向前。
自2023年10月开馆以来,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已经接待了游客近十万人次。
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
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