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为纪念他,谷雨被设为“联合国中文日”

发布时间:2024-04-18 17:51:44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每年4月19日至21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便是中国二四十节气中的谷雨。
4月19日21:59:33,进入今年的谷雨时节。
这天,在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仓颉庙景区祭祀广场,白水县委县政府、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将举办“礼敬字圣仓颉 传承汉字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将展演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仪九规制--谷雨祭祀仓颉典礼”,启动第三届“仓颉杯”全球汉字大赛,开展书画艺术交流等。
在白水民间,谷雨时节也有拜请仓圣爷的习俗。人们希望仓圣爷能保佑孩子们开启智慧,学业有成。 

图片

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最早创造者,被尊为文字始祖。传说中仓颉观察走兽鸟禽的爪印,参考掌心的纹路,顺应星辰的方位,结合山川的走向,创造出了文字,终结了“结绳记事”的时代。  

图片

谷雨,也是联合国的“中文语言日”。这一语言日的和仓颉有关。

2010年,联合国全球传播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旨在倡导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汉语等六种官方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联合国语文日每种语言定的日子不同。例如,英文日就定在了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诞辰日与忌日,俄文日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普希金的诞辰日。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时也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在联合国成立之初就被指定为六种官方语言之一。2010年11月12日,联合国首届“中文语言日”庆祝活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从2011年开始,在每年的农历4月20日(中国农历“谷雨”)联合国举办“中文语言日”活动。  








仓颉造字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生于上古的黄帝时代,古阳武(今渭南市白水县杨武村一带)人。“仓”是黄帝的赠姓。传说,仓颉首创“鸟迹书”,感天动地。黄帝深感其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而仓颉却认为自己仅是一介草民,就在“仓”上面加了一个草字头,于是现在就有了“仓”与“苍”的两种写法。

图片

汉字的产生是仓颉一个人还是集体的功劳?专家们引经据典进行考证。
最早提及仓颉的,是战国时期的荀子。《荀子·解蔽》中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壹也。”
先秦《韩非子·五蠹》记载:“昔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秦汉时期《吕氏春秋》中言仓颉“龙颜四目”,“声有睿德”,此言其形貌非同常人。在《吕氏春秋·君守》中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鮌作城。”
秦始皇时,丞相李斯编著了推广文字的启蒙课本《仓颉篇》,其首句便是:“仓颉作书,以教后嗣。”
把仓颉和谷、雨联系起来的,当属汉《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仓颉造字成功后,惊天动地,人类从此可以揭开鬼神的秘密,鬼怪吓得哭起来。上天担心从此诈伪萌生,人们弃耕,天下缺粮食,于是下了一场粟雨。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前人典籍中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加以吸收整理,正式写入早期汉字史。《说文解字》序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到了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门外杂谈》中写道:“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的。”在鲁迅先生看来,仓颉作为史官,是文字的采集和再创造者。
文字的创造,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与国家的统一创造了载体。在历史进程中,汉字不断演变。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到今天我们书写的汉字,已经历了多种字体的演变。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天下已有八种文字写法: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始皇帝明法度,定律令,推动“同文书”。
要“同文书”,最关键的是先要统一文字的书写。秦丞相李斯揽七国文字“书同文”一事。李斯以秦国文字为本,补录其它六国新创字,并对大篆改进,统一为小篆的书写笔画。秦以小篆为公文,为书文,为契约文。以隶书为辅,其效用在于便于识别书写。
与李斯同时代的渭南人程邈,是“书同文”的重要功臣,也是隶书的集成者。程邈,下邽(今临渭区下邽镇)县丞。他入选军中担任粮草官,因用日常笔法书写的公文中“宜阳”被误认为“南阳”,延误粮草输运,在云阳监狱关了十年。在狱中,他对胥吏们书写的便捷文字进行改良,少者增益,多者损减,使之横平竖直。始皇帝启用程邈,任其为御史大臣,专司文字改制。因程邈所创的字多为胥吏使用,所以称之“隶书”。
隶书是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复杂变为简单,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秦对文字的统一,“同文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传播和记录,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向心力。

图片








为什么会在谷雨祭仓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上因天时,下尽地力,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雨生百谷”之意。此时,绿暗旧时树,花接清明开。经过雨水的滋润,各种作物茁壮成长。
谷雨祭仓颉也有多种传说版本,主要是据《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记载。渭南人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在《仓颉庙记》中讲“谷雨祭仓颉”的来源,写道“按西汉又置‘粟邑县’,乃因‘天雨粟’得名,为衙之紧邻,亦含纪念之意。今农历“谷雨”日,附近三县民众均聚于史官,举行祭祀仓颉盛大庙会,其来亦有渐焉。”
另一种谷雨祭仓颉的起源,是传说仓颉曾梦中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第二天真的满天落下谷粒。黄帝便把下谷子雨这天作为一个节日,叫做谷雨节。
仓颉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对于其真实的历史无从考证。但神话是远古时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不自觉地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集体的口头描述和解释。它也是史前历史的一种记载补充。
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发布,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商洛市洛南县,联合申报的民间文学类《仓颉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仓颉造了哪些字?








代万历年间《白水县志》记载:“仓颉造书两卷,后失于兵火”。但仓颉庙中的《仓圣鸟迹书》碑尚存。

汉字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基一篇关于《仓圣鸟迹书》碑拓观感的文章中讲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收到一件可爱的捐赠品---《仓圣鸟迹书》碑拓片,在上外语言博物馆的第二展厅对外展出。
《仓圣鸟迹书》碑相传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此碑于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所立。碑面所镌28字由当时的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

图片

《仓圣鸟迹书》碑碑体通体黑色,正上方有篆书“仓圣鸟迹书”字样。碑上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的28个字符,已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基本结构规律。
拜祭仓颉庙的人们认为,摸过鸟迹碑会变得更聪明,将其称为“智慧碑”。多年来,这块石碑已被摸得黑油光亮。现在,《仓圣鸟迹书》碑已被保护起来,游客自觉不再抚摸。
这28个字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从古到今,学者专家一直在研究破解。
现在保存这28个字最早的资料为《淳化阁帖》。宋代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命侍书学士王著选内府所藏历代书法,摹刻于枣木板上,拓赐予大臣。
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基在介绍《仓颉鸟迹书》碑记载的内容时,认为现代较广泛认可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记功史书说”,另一种是“盛世画卷说”。 
“记功史书说”认为首句“戊己甲乙”指黄帝、炎帝。“居首共友”即黄河流域,黄帝部族居于所有部族(包括炎帝族和蚩尤的九黎族)中的首领地位,获得各部族首领的爱戴和拥护,部族之间友好相处。这一句中也蕴含了黄帝与炎帝、蚩尤大战的历史。“所止列世”即黄帝部族代代相传,东战西征,其模范和正义的行动得到发扬和传播,并传之后世。“式气光名”指黄帝部族十分崇拜和尊敬图腾,并以天上的云及自然景观命官,各司其职,治理天下。“左互乂家”即先民们经过战争之后,互相协作帮助,收获庄稼,清除杂草,重建家园,社会安定祥和。“受赤水尊,戈矛斧芾”八个字形容在战争结束后,人们在黄帝的英明领导下,携带着戈矛及生产、生活用具,在草木茂盛的地方游牧狩猎,发展生产,过着美好的生活。
而“盛世画卷说”则依据则是各个古汉字的本意,认为这是展现黄帝创立太平盛世的历史画卷。远古时代的人民拿着武器外出打猎,他们把打猎获得的食物供奉给图腾和祖先,人们在一起盟誓说要永远生活在一起。在晴朗的日子里,大家一起互相帮助收获庄稼共建家园,在晚上的时候大家可以一起共享美食欢呼喝酒,第二天又去开垦新领地。
也许,随着研究的深入,《仓圣鸟迹书》碑的破解还会有新的说法。








通 德








作为文化之祖,全国有多处仓颉造字台、仓颉陵、仓颉庙等纪念遗迹。
《春秋纬 元命苞》中记载,仓颉“卒葬衙之利乡亭(衙即衙县,白水县古称。利乡亭,今史官乡)”。
白水仓颉庙位于县城北约35公里处史官镇史官村,是中国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现庙内仍旧古柏苍翠。2001年6月,白水仓颉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据《仓颉庙碑》记载,汉延熹五年(162年)仓颉庙已颇具规模。庙内现有千年以上树龄古柏四十余棵,其中“仓颉手植柏”树龄约五千年。仓颉庙古柏群与桥山黄帝陵古柏群、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
1948年10月,西北野战军在白水县史官乡武庄村召开了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部队休整,指挥部就设在仓颉庙。总指挥彭德怀亲笔题词,保护仓颉庙建筑及古柏。

图片

仓颉庙古碑亦极富盛名,最著名者为东汉延熹五年始镌《仓颉庙碑》,及前秦建元四年(公元368年)所立《广武将军碑》。郑欣淼先生在《仓颉庙记》评价:前者为古隶,结构舒展,线条流畅;后者为今隶,疏朗明快,粗犷飘逸。于右任等给予极高评价,被誉为“绝品”。现《仓颉庙碑》《广武将军碑》两碑迁置西安碑林收藏。

图片

仓颉庙内仓颉墓冢高4米,周长48米,是一大土冢,早在东汉延熹五年就已有之,现保护完整。墓冢周围有三米高的六棱砖砌花墙,朱庆澜拜祭仓颉庙后,出钱请人代为修建的。花墙开有东西两门,东门上联为“画卦再开文字祖”,下联为“结绳新创鸟虫书”,横批为“通德”。

图片








传播中华文明之光








文化兴,则国运兴。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仓颉通过观察和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出了最早文字。而汉字发展演化,将中华文明传播到全世界。据外交部网站的相关报道,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文教育,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机构、企业以及个人开始将中文作为工作学习生活的语言。
新时代为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渭南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营造谷雨祭仓颉的集体仪式。2006年起,白水县开展“谷雨祭仓颉”民俗文化活动,将公祭与民祭相结合。举办了首届中国·白水国际仓颉文化旅游节、“一带一路”汉字发布活动暨谷雨祭祀典礼。同时,利用谷雨古庙会,举办各类民俗、戏曲、锣鼓项目展演、研学旅游推介系列活动。
加强了非遗传承与保护。白水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传承体系,设立仓颉庙、仓颉苑、仓颉轩、阳武村传习所等,培训传承人。《仓颉传说》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水县先后在县城修建了仓颉公园、仓颉亭,在原仓颉庙遗址修建了仓颉亭和碑等、文字公园等,为仓颉传说传承提供了沉浸体验场地。
推广传播仓颉文化。开展“人人讲仓颉”青少年演讲大赛、以“我爱汉字”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征文、“穿汉服、习汉礼、游圣庙、诵经典”青少年研学之旅等文化活动。组织相关学者和专家挖掘整理祭祀规格和祭祀礼仪等,创作手绘连环画《仓颉传说》、文化主题歌曲《仓颉颂》等文艺作品。仓颉庙“汉字寻根,文化探源”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也入选陕西省首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近年来的“谷雨祭仓颉”活动也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塑造仓颉文化标识。
创新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中央台CCTV-9“挖掘汉字密码 探寻文脉基因”系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第一季“谷雨篇”,专门对仓颉庙作为汉字起源的标识地进行宣传报道。2022年,渭南广播电视台申报的《仓颉传奇》动漫片入选国家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网络动画片)重点扶持项目。目前,该片已完成制作。
纳入规划推动文旅融合。《渭南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制定了依托“山、水、城、陵、红”资源优势,积极实施“1458”发展战略。其中,渭北圣贤文化与东府民俗风情体验旅游带就规划以旅游风景道、休闲体验绿道等为轴线,串联史圣文化、帝陵文化、仓颉文化、杜康酒文化、陶艺文化和中华郡、酥梨园、樱桃园等为核心资源,打造渭北圣贤文化与东府民俗风情体验旅游带。
汉字的发展演化史,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缩影。见字如面,礼敬仓颉,也是探源中华文字的起源,讲好中国故事的共同行动。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作者:翟军侠

编辑:赵星

初审:王长江

终审:田华荣



编辑:高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