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我们的节日·七夕|“情满七夕 渭博相伴”——渭南市博物馆2023年七夕之夜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21 11:24:45

此夜星繁河正白

人传织女牵牛客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农历七夕,鹊伴相依。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最唯美的一个节日。最初,它是姑娘们的“乞巧节”,姑娘们在这天陈列瓜果、对月穿针,以求心灵手巧,姻缘美满……后来,“金风玉露,鹊桥相会”,银河两岸迢迢相望的牵牛织女星,也赋予了七夕这天与众不同的浪漫。

月遇从云,花遇和风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又是一年七夕鹊桥会

这个七夕,邀您与家人一起

漫步渭博,寻觅文物中的浪漫情话

活动时间:8月22日19:00—21:00

活动地点:渭南市博物馆

预约方式:0913—2559963(预约时间为9:00—17:00)

活动预告

“清悦华光 明月作珰”

手作耳饰体验活动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耳饰的精美犹如天上月华凝于耳畔,熠熠生辉。 如果留心渭南市博物馆的展厅,你可以看到来自商代的金耳饰、西周的玉玦以及北魏的龙凤纹双坠镶嵌宝石金耳环,耳饰的美就这样贯穿于各个朝代。

“披罗衣之璀璨兮 ,珥瑶碧之华琚”,在曹植的《洛神赋》中,我们看到了华美的碧玉耳坠;“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在傅玄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譬如明月的耳珰;李渔更是在《闲情偶记·生容》中写下“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的句子,可见耳饰之美,是如此得人钟爱。

如今,七夕佳令,明月当空,让我们相约渭博,于明月之下,作耳边之珰,乞天机之巧,寄美好相思。

图片

商代金耳饰

图片

北魏龙凤纹双坠镶嵌宝石金耳环

活动时间:19:00—21:00

活动地点:东二楼环岛南侧

预约人数:30组(每组1-2人,情侣优先)

“七”染今宵鹊梦千年

植物印染体验

七月初七,仰望星空,牛郎织女相会于星河,然而七夕不仅仅是浪漫深情,也与衣服的印染有关。《诗经·豳风·七月》说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七的“良日”最早是岁时性的节日,是“曝书策,晒衣裳”的时节。但又因在神话中织女能织得一手漂亮锦绣,又使得这浪漫和印染紧密相连。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智慧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到清代《雪宦绣谱》中出现的各类色彩名称已有704种之多,原始印染更是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让布料与染料相遇,让巧手与情感交融,快来渭博感受原始印染的魅力吧!

图片

图片

活动时间:19:00—21:00

活动地点:西一楼大厅

预约人数:30组(每组1-2人,情侣优先)

穿梭千年“布”“七”而遇

织布体验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此为‘华夏’也。”手工织布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最初的中国先民从“而衣皮苇”逐渐演变为“妇织而衣”,此后的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一锦一缎一霓裳都尽显中国古代纺织艺术魅力。

据考古资料显示,中国纺织生产习俗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见萌芽,距今约2.7-3.4万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已学会利用骨针来缝制苇、皮衣服。

在渭南市博物馆的展厅中,还陈列着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石纺轮。七夕佳节,欢迎您来渭博织布比巧,体验古人的纺织智慧。

图片

图片

活动时间:19:00—21:00

活动地点:东二楼连廊口

预约人数:20组(每组1-2人,情侣优先)

参加织布比巧的游客可通过馆内提供的织布机及织布材料手工织布,根据参与者的织布速度、质量以及图案的美观程度,评比出最优秀的作品,作品作者可获得礼物一份,其他参与的游客也可获得纪念品一个。

“乞巧绘轻罗”

手绘团扇体验活动

团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又被称为宫扇、纨扇,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寓意团圆友善、吉祥如意。

扇子始见于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当时,扇子并非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才开始用来取凉。至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到了东汉,材质大都改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

丹青妙绘,雅扇轻罗,七月初七,来渭南市博物馆邂逅一场中国古典的浪漫吧。

图片

图片

活动时间:19:00—21:00

活动地点:东二楼互动体验室

预约人数:30组(每组1-2人,情侣优先)

1、活动开始前,预约者可前往《与华相宜---渭南故事》展厅选择有美好寓意的文物或纹饰在团扇上进行绘制。

2、活动开始后,工作人员现场为预约者分发团扇、铅笔、橡皮、颜料等所需材料。材料配发原则上以预约家庭或情侣为单位提供一份。

3、绘制完成由工作人员拍照后,团扇方可带走留作纪念,其余材料由工作人员回收。

投箭入壶

“七”遇今宵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通过投掷箭矢而助兴的活动,它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是由古代的射礼演变而来。射礼即射箭,是古代贵族男子需要掌握的技能,为一种“武德”。西周时期,射箭运动是古代贵族男子宴饮期间的常见活动。由于受到场地限制,随着历史的发展,“以箭投壶”的形式逐渐替代了射箭,在保留了礼仪元素的同时又增加了博弈成分,成为士大夫饮酒时的助兴活动。

如今,虽然投壶的身影在历史的推进中逐渐消逝,但其蕴含的规则意识、谦让精神等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却流传至今。

图片

图片

活动时间:19:00—21:00

活动地点:东三楼四展厅出口

预约人数:40组(每组2人,情侣优先)

参加投壶的游客,每轮分两组进行PK,选手通过三个游戏获得不同数量的箭,而后站在指定位置进行投壶比赛,在限定时间内,投进箭数多者获胜。每轮会选出一组获胜者赠送精美礼品一份,参与者也可获得一个纪念礼品。

乞巧星河

共筑鹊桥

晴朗的夜空,仰望漫天繁星,一道长虹般的银河横贯南北,在银河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遥遥相对,隔河相望,那便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传在每年的七夕之夜,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建成一座跨越天河的彩桥,使牛郎、织女得以过河相会,因此便把这座桥称为“鹊桥”。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恰逢七夕,让我们使用“倍力桥”积木,为牛郎和织女搭建一座相见的“鹊桥”吧,愿天上人间,占得欢愉,年年今夜!

图片

图片

活动时间:19:00—21:00

活动地点:东三楼环岛南侧

预约人数:20组(每组1-2人,情侣优先)

“瓷上丹青”

手绘瓷盘画

瓷器是由瓷土高温烧制而成且外表施釉的器物,它源于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出现了原始青瓷,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之一,也是贯穿了中华文明史的生活用品。“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唐宋时期的制瓷技术达到一个高峰,瓷盘画也随之发展,不仅注重细节、物象的描绘,还融入丰富的情感和意蕴,表现手法多样,成为一种高品质的艺术品,放置在书房或客厅,提升整体的文化氛围。元代手绘瓷器大量生产,手绘瓷盘画的颜色、质感、造型、线条都逐步升级,成为瓷器中的得意之作。清代手绘瓷盘画继续盛行,手绘风格更加细腻、精美,艺术表现力更加成熟。

在看到渭南市博物馆的这两件清代瓷盘文物之后,大家一起自己动手,进行手绘完成自己的“大作”吧。

图片

清·粉彩喜上眉梢纹瓷盘

图片

清·花蝶纹高足瓷盘

活动时间:19:00—21:00

活动地点:东三楼环岛北侧

预约人数:30组(每组1-2人,情侣优先)

来源丨渭南市博物馆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