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渭南|人间有味是清欢——专访本土书法家严刚正
渭南综合广播 | 对话渭南
严刚正,中共党员,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人。2011年7月1日曾荣获“渭南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担任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渭南市文艺辅导队队长、渭南市艺术学校校长等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书画研究院调研员、渭南市书画院副院长。
主持人:书法种类有哪几类?
嘉宾:书法种类分为五种: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1、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篆书的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2、隶书:隶书也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较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3、楷书:楷书也称正楷、真书、正书等,是由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成,相比于隶书,楷书的横平竖直,更趋于简化。
4、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5、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最早出现于汉初,也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主持人: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嘉宾: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以此达到美学的境界。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书法最早也是一门实用艺术,最初时期只是用于人们书写文字记载事物的日常活动,只是发展到后来才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在临帖上,必须做到先实后虚,先生后熟,从“无我”到“有我”。书法临帖一直都是书法学习的主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提升自己学习书法的最有效手段。如果有人说,学书法就是由着自己的个性来,并没有在临帖上下过多少工夫,要么他是在谦虚,要么就是瞎闹。
什么叫先虚后实?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先要写得像,初期临帖的时候,必须尊重原帖的基本要素。包括它的笔画、结构、章法等。但是怎么能更好把握经典,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打实地按照原帖去临。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自己的不断理解,即使面对同一本字帖,在下笔的过程中都会加入属于自己的理解,这个时候可能和初期的认识就不一样了。这种加入自己理解的临摹方式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意临。
什么是先生后熟?学习书法,我认为都要有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练得多了,熟练度到了,自然就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要有一定的练习量,是学好书法的基本。当然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悟性好的、聪明点的、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达到一定的熟练度,从而达到一个很快的提升。反之,如果只是低着头反反复复练习,效果可能就会差一些。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差别。
主持人:书法作品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嘉宾: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需要艺术家通过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所以说它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作品质量和艺术价值,这个创作过程需要艺术家有一个清晰的构思,但是在创作前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如何通过笔墨来表现出来。这个过程需要艺术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从自己的生活和社会中汲取灵感,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书法创作的方法也非常重要。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规律,才能够将自己的构思通过笔墨表现出来。要掌握笔画的粗细、轻重、长短与要素,以及如何运用空白和布局来营造出作品的整齐效果,此外艺术家还需要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和风格,以便在创作中选择合适的字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路。
编辑:阳阳、祖钰
初审:李智
终审:黎英、周新宏
编辑:广播中心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