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民间纪实攝影第一季《渭水谣》即将亮相陕西孚道美术馆

2022-11-28 21:01:31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前     言

渭水谣 ,充满诗意的名字 ,而且还是摄影展的名字。

图像 ,能歌谣,那得该有多醒目、明亮 、夺人哪!

而能促成 “ 渭水谣 ”这不俗摄影展 ,我想 一是靠渭水;二是靠咱渭南的摄影家 。参展的摄影者 ,都是渭南人 。他们当中的不少人 ,还就生在渭河两岸 。打小儿就在河滩放风筝 、挖野菜 、捉鱼 ,还逮蛐蛐 、蝈蝈儿。渭河两岸 ,土地肥得流油 ,不论种五谷还是果蔬 ,都是满登登的收成 。这里的每位作者 ,和这条甘陕两省人共享的渭河 ,都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人常说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 ,而渭河正是关系到这古老摇篮摆动的中轴部分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黄河从秦晋之间穿过南下, 当进入晋陕豫交接处的潼关急转向东时,由西淌来的渭河便直直切入这条大河 ,形成了渭河和黄河的横向轴线 。这就是中国古文化之轴,世界闻名的都长安、咸阳 、洛阳 、朝歌 、汴梁,都在这条轴线上被串联。

渭河 ,就是这样一条身价不凡的河流。

而在陕西地理的传统叙述里 ,关中,即指 “ 八百里秦川 ” ,渭河中下游 贯通其间 ,西安据其中 。中游的宝鸡是 “ 西府 ” ,下游的渭南为 “ 东府 ”, 又称之 “ 秦东 ”。

我看这个展览 ,每一位作者都是多年的策划 ,长久的拍摄 ,经心的梳理, 才有了一个个的独立故事 。虽然大家没有在一起商量,目的各一 ,但都死死叮住渭河两岸百姓的生态 、命运 ,牢牢守住这一方水土的春夏秋冬 ,紧紧跟着 乡亲们的步履 ,去过大年 ,去闹春 ,去赶集 ,赴庙会 ,去夏收秋中… … 还 有婚 、丧 、寿 、诞的事儿也没落下。

宋代画家张择端曾绘了《 清明上河图 》,其实这 “ 渭水谣 ”摄影展 ,也足够组成一幅渭河众生过日子的长卷。

渭河 ,若用老话说 ,它即是秦东文化 ,渭南百姓的 “ 摇篮 ” 。“ 孩子 ” 躺在摇篮里 ,忽悠晃荡 ,决少不了 “ 摇篮曲 ” 。于是 ,就有了这个展览 “ 渭水谣 ”。

祝愿《 渭水谣 》摄影展能入渭南民众的法眼。

祝愿这无声的 “ 渭水谣 ”传的很远。

祝愿各位参展摄影家再接再厉 ,把渭河的摄影事做地更彻底 ,更深刻, 更富有逻辑性。

—— 石宝琇(著名摄影活动家、摄影批评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渭水,古今的流淌,编织着诗篇。

渭水,全流域除上游段外大部分滋养了比成都平原早五百年叫“天府之国”的关中平原。

这条河,这片土地,有梦,有岁月的歌,有蹉跎前行的历史画卷。五千年的香火延续,风雨兼程的人们,励练了渭河流域生命的精神灵魂和风土人情,成就了中华文明从源头开始的灿烂文化。

生命代代相传,个性参差有别。渭河湍流细灌,黄土地厚重深藏,渭水蒸腾的云朵变换、雷鸣闪电,气候节气的相辅、相佐、相成,不变的是你的根永远扎在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地方,自然在你的骨子里不知不觉生发传承着不可磨灭的关联信息。

兵马俑方脸型、高颧骨、筋骨消瘦,这是大自然赐予地域生灵的画像,这就是秦人。是几千年造化循序直到今天的繁花似锦但基因依然不变。你就是这片土地厚养的你,你骨子里渗透流淌的血脉不可改变的你。你未有挑剔,你的来世今生自觉非自觉默默地堆积在历史长河里。你的性格、你的模样、你的生活方式、你的风土人情、你的文化感染、你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一方水土的加持和恩赐。

渭水,关中,这个厚重深藏的地方!需要深读,需要记录。一个人干一件事势单力薄,一群人干一件事绝对是硬事!自然就有这群生活在关中的摄影人,用自己的镜头和智慧,抽丝剥茧,生活品味,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有温度、有认知、有思想,以特有的人文情怀记录着渭河养育地方的生活百态,我们为用心的摄影人点赞!

自然需要敬畏,文化需要传承,珍惜吧!呵护渭水,守土如金,膜拜吧!这里是你喜怒哀乐的心中图腾,感恩吧!因为上帝选择了你为这里的生灵。

你当仰天长啸!叩首不起!泪流满面!

—— 李明强(陕西孚道美术馆 馆长)

























渭河风物 坚韧而美好(兼结束语)

一年前,三五好友孚道小酌,翻看《渭河流域考察三十年》,皆为书中人、事、景所感慨,唏嘘不已。一人提议:我们久居渭河畔,自是渭水人,何不也做个展览向前辈致敬?一呼即应,群情激奋,集思广益,《渭水谣》便此而生。

雷厉风行是陕西人文地理摄影师的作风,开碰头会、确立创作方向,翻箱倒柜整理旧作,酷暑严寒创作新题,一年来,忙地不亦乐乎。大家一致认为,渭南的摄影师,有必要用脚步丈量这条神奇的河流,用镜头集结一部关于渭河流域的“影像志”,形成一份关于渭河的视觉样本。探索渭河集柔弱与坚强于一体的多元文化,以一种浓郁的诗意,且歌且舞,给读者献上一首新时代背景下的渭水谣。

渭河不老。新生活勃郁的诗意,旧歌谣已经盛不下了,于是诗家让贤于摄影人,于是光影留下了生活更多色彩。

这些新歌谣,采自渭河及其支流。交织着摄影人的眷恋与激情,忠实与浪漫,多视角地反映渭河新生活,并从中提炼出为以往田园诗人所未曾发的新曲调。

此番影展,是泱泱渭水过往和今天的镜子。渭河在此,流光溢彩。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欣欣向荣。宜于渭河两岸的一看。因为她熟极了,却有些新鲜。宜于所有亲于渭河的人一看。因为她虽是河流一隅,却是今日中国广大亲水居民生活的缩影。其实也宜于那些以为当今渭水凋敝而不值,自谓乡愁萦怀的人一看。因与他们的想象颇有不同。

不忘前行,从来都是未知和遥远的,问道渭河的每一次,都将是一次次洗礼和灵魂的叩拜。希望我们这些民间立场、平民视觉、自由表达的影像作品,能叩响您对母亲河的膜拜、对渭河沿岸千百万百姓的尊敬。

——党晓鹏渭南市文化产业协会 秘书长 文化活动策划人)

编辑:望江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