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和美庙王村 移风易俗促文明
近些年,临渭区级文明村庙王村通过兴文化强思想、破陋习树新风、“细梳妆”美村庄实现华丽升级。一个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美丽宜居的美丽文明乡村映入众人眼帘。
细梳妆,村庄实现“持久美”
生态宜居是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农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拆除门前“旱厕”,打响村子环境治理的“第一枪”。
建立“123345”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制度,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一名保洁员,由村民担任,村组之间定员、定区、定段,与保洁员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村上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告知并整改,分管干部跟进,做到了始终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做到了日检查,月考核,季评比,年总结,保洁员工资与检查评比挂钩,有奖有惩。保洁员对村道垃圾进行清理,每个小组建有一个垃圾填埋场,村民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通过垃圾填埋场进行“垃圾深填埋,覆土再耕种”,双管齐下,彻底从根源上解决了村民垃圾处理问题。
庙王村还积极改善村容村貌,绿化村道、安装路灯、接通自来水、铺设村道排水管道、硬化生产道路,让村民生活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
破陋习,村里刮起“文明风”
破除封建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庙王村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向铺张浪费、互相攀比之风“开刀”,坚决制止与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的“顽疾”。
从2015年开始,临渭区官底镇庙王村为改变不良风气,出举措、立规矩,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庙王村红白喜事章程》《庙王村村规民约》,针对红白喜事上菜数量、烟酒规格、礼金金额、办事流程均作了“书面规定”。村委会还对“两不一破”方面作出严格规定,通过村喇叭广播、宣传栏张贴等方式,让不赡养老人、不教育子女和破坏公共财物的人出来“红红脸”“丢丢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庙王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在榜样示范、典型引领的文明实践推行过程中,村民们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认识,渐渐从选择性遵守发展为自愿遵守。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不攀比、不浪费已经在庙王村形成了风尚,大家不仅自发遵守,还能相互监督。移风易俗,让文明之风拂过整座庙王村。
兴文化,村民面貌“换新颜”
庙王村依托新时代实践站,积极传播新思想、弘扬文明新风尚,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把实践站作为党的思想教育阵地;通过庙王村村使馆传承本村文化、激活记忆、增进乡情、留住乡愁的平台,增进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串联起了浓浓的“乡情会客厅”,维系在外人士的乡土情结,关注家乡、支持家乡、成就家乡。这不仅传承着老一代人的精神与技艺,更肩负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村集体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弘扬文化传统。关心关爱老弱群体,修缮村幸福苑,配备各类设施,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联合医疗、教育及各类公益慈善类、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为村老年人提供身体检查,普及养生知识,解决困扰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常态化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为村8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过寿,发放红包,炸油糕,包包子,邀请民间自乐办助兴唱演,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积极作为,关切农村儿童、青少年教育,每年儿童节村采购学习用具,统一为孩子发放,定期组织离休教师、公安干警等人员开展家风家训和安全知识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弘扬优秀传统。
活跃文化生活。购买音响设备,提供场地场所,为妇女群众搭建平台,定期开展广场舞活动;每周六组织周边秦腔自乐班来村演唱;每年的书画展等系列活动,净化了社会风气,充实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融洽了邻里关系。每年宣传好家训、好家风,公开评选“好公婆”、“好儿媳”等,树立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融洽婆媳亲情、改善邻里关系、营造和谐之风。
如今,庙王村群众精神面貌大改观、致富本领大提高、道德水平大提升,全村上下呈现出“和谐善治氛围浓、环境卫生换新颜,文明乡村展新风”的良好面貌。
编辑:王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