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堪比《人世间》的奋斗剧 接力70年 右玉沙地变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2022-03-29 15:19:28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渭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本周正在播出的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是由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的吴子牛执导的年代题材电视剧。这部剧跨越70年时光,讲述了自1949年以来,山西省右玉县十二任县委、县政府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当地人民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造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

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沿呼北高速一路南驰,过杀虎口,进入山西右玉县境内时,一排排整齐的松树、小叶杨和扎在土里的灌木柠条映入眼帘,它们就像哨兵一样矗立在山脊上,守卫着长城以南的沃土。

从前,处在毛乌素沙漠旁天然风口的右玉县一年四季风害不断。

右玉民谣这样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沙堵门。”

右玉是古代战略要地,明代在此修筑有长城和城堡。当时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为阻止他们南下,明军每年秋冬时节于长城内外放火烧荒、坚壁清野。加上原本就恶劣的自然环境,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县森林覆盖率只有0.3%。

在右玉,“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还难”。

面对恶劣的生态条件,右玉历任领导班子都把植树治沙当作头等大事来抓。1949年,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来到右玉,他和县长江永济一致认为,“人要在右玉生存,就得先让树在这里扎根”,于是开始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植树。

1956年,年仅29岁的县委书记马禄元提出“以林促农,防风固沙”,组织了黄沙洼、苍头河等重点流域和40个山丘的绿化会战。但1957年刚立夏,一场八级大风刮了9天9夜,黄沙洼的9万棵树苗不是被连根拔起,就是被黄沙掩埋。这时上级又派来了庞汉杰担任右玉县的第一书记,马禄元不计个人得失,积极配合庞汉杰,他们与林业技术人员一道制定了“穿靴、戴帽、扎腰带、贴封条”的造林方法,在黄沙洼栽活了1.5万亩杨树林。用了整整8年,在三战黄沙洼后,这片沙丘终于变成了绿山岗。

“煤饭碗”让位“绿饭碗”,来右玉洗肺来了。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各地纷纷办起了小煤矿,右玉也出现了“绿化已封顶”“种树已成功”的声音,有些人甚至认为“植树影响经济”。

右玉地下煤储量丰富,一些人劝时任县委书记袁浩基:“右玉是捧着金饭碗不要,地底下煤可多了,挖出来都是钱。”

袁浩基回答说:“煤矿可以开采一点儿,但一棵树都不许动。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右玉的百姓尝到多年种树的甜头,真正享受到科学种树、以树致富的硕果。”

70年来,面对困难,右玉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久久为功,用时间改变了家乡的面貌。2019年底,右玉县森林绿化率达到了56%。

正是凭借着这种锲而不舍治沙造绿的信念,使昔日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风口地带的不毛之地蜕变为“塞上绿洲”,创造了塞北高原的绿色奇迹,铸就了感人至深的“右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右玉植树治沙的故事,强调要发扬“右玉精神”。

本剧以治沙绿化为主线,以悲欢离合的人间事为副线,把近70年来右玉县委书记们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书写的感人史诗搬上荧屏,体现了共产党人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的政绩观,是一部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主义力作。

渭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时间: 3月29日—4月1日13:00—16:15四集连播。清明期间公共频道播出。

欢迎收看。

撰稿:李 宁

编辑:谭马莉

终审:翟军侠

编辑:总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