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担心血糖高不敢吃水果?那是你还不会吃!

发布时间:2017-03-30 15:44:57

水果因营养味美深受喜爱,但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却常常困惑于怎么吃、吃多少、又该注意哪些?

水果的血糖反应都很高?

其实与米饭馒头相比,大部分水果的血糖反应并没有那么高。同时,流行病学研究也没有发现适量吃完整个水果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只要吃的量合理,比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所推荐的平均每天200~350克,就不会妨碍控制餐后血糖。

什么是低GI值水果和高GI值水果?

GI是glycemic index的缩写,指的是血糖指数,低GI值的水果很多,如草莓是40,苹果是36,桃子是28,柚子是25,李子是24,樱桃是22。GI值较高的水果有菠萝(GI值66)、西瓜(GI值72),它们算是水果GI值最高的一类。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有些人们认为非常甜的水果,其实GI值也比不上米饭和馒头,比如,葡萄、香蕉和芒果的GI值分别是43、52和55,米饭和馒头的GI值分别是83和88,所以,米饭和馒头的GI值更高。

吃水果只考虑GI值就可以?

所谓GI值,是按同样50克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来比较的。在水果中来说,所谓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基本上就是说糖的含量。也就是说,这个指标不是按千克来计算的,如葡萄(GI值43)是高糖水果,而相同重量的去皮无核白葡萄中的糖,要比去皮猕猴桃(GI值52)中的糖高多了,看似是葡萄升血糖比较慢,但如果按50克葡萄肉和50克猕猴桃肉来比,那一定是葡萄的餐后血糖峰值比较大。

所以,吃水果不能只考虑GI值,还要考虑到吃进去多少糖。用GI值乘以糖含量,才是对水果血糖反应的正确评价方法。这个指标叫做“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

此外,只要不过敏,也没有胃肠不适,各种水果都能吃。但GI值高或糖分高的水果要控制数量,比如葡萄一次吃几粒,香蕉吃几片。

吃水果要注意什么?

因为GI值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种水果,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成熟度,不同的含糖量,不同的成分,包括不同的食用方法,餐后血糖反应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从理论分析来说,除了糖的总含量,还要从3个方面考虑。

果糖和蔗糖、葡萄糖比例的区别。所有的水果都含有这三种糖,只是比例不同。其中葡萄糖升高血糖速度最快,果糖升高血糖速度最慢。不过,仅仅这一个方面,不能决定血糖反应。

咀嚼性和果胶含量(果胶多则消化慢)的区别。果胶含量丰富,则细胞壁较为坚韧,咀嚼性比较好。需要耐心咀嚼,意味着糖分被限制在植物细胞当中,不会很快释放出来;而且和液体食物相比,固体食物的胃排空速度也慢,那么就不容易快速升高血糖。比如苹果、梨和硬肉桃需要认真咀嚼才能咽下去,GI值都较低;而西瓜咀嚼性差,糖分很快就能被吸收,这或许是它GI值高的重要原因。

酸度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区别。多酚类物质如单宁、原花青素等涩味物质能抑制多种消化酶的活性,而酸度高有利于延缓餐后血糖反应。GI值测定也表明,一些单宁和花青素含量高的水果,如樱桃和草莓,还有略带酸涩味道的水果,如橙子和柚子等,血糖反应都比较低。如果一种水果既不酸也不涩,只有甜味,那么理论上来说,在同样糖分含量下,它的餐后血糖反应会比味道酸涩的高。

吃水果有哪些原则?

一是限制总量

二是少量多次

三是优先选择那些需要咀嚼的水果,略有酸度和微微含有涩味的水果

掌握基本原则最重要,不必过度拘泥于血糖指数表,因为它不可能穷尽水果所有的品种和栽培状况。

此外,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朋友,两餐之间吃少量糖分不高、需要咀嚼的水果(比如1个苹果、半个大桃等)做加餐是个好主意,既能避免当时血糖快速上升,又能避免发生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编辑:公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