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金融||建行渭南大荔县支行:把美好“贷”进乡村 让冬枣甜进心窝
(通讯员:王妍)“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黄河滩岸上的枣树郁郁葱葱,晒着和千百年前一样的阳光,在寒来暑往之间,跨越了千年和万里,从西汉至今,从当地“土著”到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远销海外,大荔冬枣的每一口脆酥香甜都是自然的佳礼。被誉为“冬枣之乡”的陕西省大荔县以冬枣为产业支柱,建成大荔县安仁万亩有机冬枣科技示范园等一批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大棚冬枣示范园,全县4万群众参与冬枣生产。
凌晨四点多,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的冬枣棚里面热热闹闹,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挂在枝上的冬枣长势喜人,水灵鲜嫩。晨光熹微,田间错落有致的“冬枣棚”波光粼粼。这些“冬枣棚”一头连结着农户的幸福生活,一头牵挂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六月晌午,龙门村里正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乡村美景,村民有的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吃着自家地里的西瓜,说着今年天公作美,麦子比去年收成好;有的在村头唠嗑,说着娃娃好学,考了班级前三;还有的在自家树下摊了张草席摇扇乘凉,乐的自在。“通知!龙门村广大村民请注意,大荔县建设银行今天中午在我龙门村,办理贷款业务和裕农通银行卡,需要贷款的户,抓紧到村部办理!”村委会的广播声响彻街道,村民闻声而来,村支部好一阵热闹。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更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建行大荔县支行成立“张富清乡村振兴服务队”,风雨无阻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图注:建行渭南大荔县支行“张富清乡村振兴服务队”在村支部为群众办理业务
据悉,安仁镇龙门村登记在册560多户、2100多人,85%-90%的农户以种植农产品为主,对村民来说,多一亩棚,就多一份收入。习安荣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去年,习安荣本想把家里的凉棚改成钢架棚,再弄个控温的系统,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在了解到建行的“裕农通”贷款政策后,他很快从建行贷了十万块钱。“钢架棚比冷棚收入高,今年就能比往年多收十万块钱,把贷款一还,想扩大面积,还能再贷,明年收入就更多了”习安荣说着就熟练地打开手机银行操作了起来。“裕农通”APP作为建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大利器”,使用快捷方便,更是提供乡村资金支撑的“稳定器”。大伙都说建行“裕农贷款”的利息低、放款快,“只要有了额度,在手机银行上随用随取,用的才算利息,不用的就没有利息,方便的很。”
“东西我都带全了,你先给我把信息一录,等下咱去地里把照片一拍,我就等着钱到账了”村民李斌晃了晃手里先前在农资店咨询的贷款资料,明明是第一次来办业务,却还十分熟悉流程,“我原本是不信的,之前说外面银行贷款麻烦得很,要的资料多,钱到账也要好长时间。”建行大荔县支行客户经理的多次走访和周围邻居的亲身经历彻底打消了李斌夫妇的迟疑不决,“你们来村里办业务就是办到我们心坎里了,在这里给大伙都一弄,省了我们许多麻烦。”2023年8月,建行大荔县支行创新业务办理流程,推出“裕农通+信息建档”模式,新模式依托于前期铺设的“裕农通”服务点,把信息建档的主战场放在村支部,村民提供资料,线下现场集中采集信息、初审、实地调查,线上快速审核、立即放款。这种“线上+线下”的集中采集模式让农户三天左右就能拿到资金,信息建档不断完善和上下级共同协同发力让助农资金快速发放到农户手中。
61岁的陈安民承担着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腿脚还有些不便,之前只种了一亩枣勉强度日。眼看着村里人靠着冬枣日子越过越美,陈安民也坐不住了,一口气弄七亩棚,结果棚没盖起来,钱却没有了,一筹莫展之际,村支部那里传来了好消息。“我腿不好,去不了远的地方,在困难的时候建行在村里把业务办了,十万块钱不好借,多亏建行来,把问题解决了”陈安民美滋滋的看着一棚的“钱串子”,眼睛里亮亮的,心里满满的是对幸福未来的期盼,“过一段时间准备上‘被子’,‘被子’上了再贷些”。
图注:建行员工在冬枣大棚了解群众金融需求
2023年8月,建行渭南分行确定大荔县支行为乡村振兴示范行,并于11月在大荔县召开了县域支行乡村振兴业务推进会,确定了以村支两委为支点,持续开展批量化集中信息采集模式,建立数据库,为乡村振兴资金高质量流动建造“高速公路”。截至2024年6月末,建行大荔县支行农户信息建档工作采集农户信息2200户,为农户授信16000万元,发放贷款户数1481户,裕农快贷余额达到13745万元,贷款户数和余额均居全省建行县域支行首位。
助力冬枣托起致富梦。建行大荔县支行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将高质量金融资源配置到冬枣这个优势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智慧农田的建设落成浇灌金融“活水”,也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苏罗娜
审核:王伟博
终审:王艳
编辑:苏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