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用“诗经+”文化助推课程变革 拓宽育人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4-01-16 16:49:25

(通讯员: 魏改芳 郭晓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第六届全球青少年书画艺术大会总决赛上,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的孩子们用一曲悠扬的诗经诵唱《蒹葭》为这场“诗经之乡写诗经”的大会拉开了帷幕……活动现场,132名书法类、绘画类入围选手进行现场角逐,本次活动中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有数名书画少年入围并获得“书画传播小使者”称号,学校校长作为优秀组织奖代表上台颁奖,美好教育的独特魅力在“诗经合阳”灿烂绽放。

诗意合阳滋养中华文明沃土,书画少年传承中华艺术文脉。2006年,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在诗经发祥地国际考察团洽川研讨会上宣布“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

《诗经》首篇《关雎》从合阳唱响,同时也具备丰富的综合育人功能,文化基因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传承着这份文脉,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自2017年起就开启了“诗经+”育人路径,将“诗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学科教学,融入育人格局,让教育与诗和远方同行。

图片

以文化人 在诗经里营造育人“新体验”

在合阳县城关二小,《风》《雅》《颂》中的诗篇、注释、相关传说,在校园随处可见,俨然一个《诗经》的天地。教室门口的文化墙上,有孩子们亲手做的《诗经》书签,有同学们诵读《诗经》的照片,还有图文并茂的趣说《诗经》。走进每一个教室,黑板报、墙裙上诗意盎然,一个班级一个主题,一个班级一份精彩。

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诗经》诵读进课堂、“细数《诗经》里的花草虫鱼”寒假诵读活动、“寻找诗经里的十二生肖”暑期读写活动、“梦回千年——穿越古今诵经典”读书系列活动、“当诗经邂逅劳动”五一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前世今生……”

图片

挖掘“诗经”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为实践文明培养提供丰厚的滋养,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是学校走好“诗经育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

学校根据实际地形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诗经园”及“雅南农场”等系列劳动基地。诗经园里有“关雎廊”“蒹葭亭”诗经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建筑物,一树一花、一砖一瓦,无不装点着学校环境育人的教育情愫。学校利用诗经园开展常规性经典诵读、汉字书写等活动,开展传统民俗进校园、传统礼仪传授等各类传统节日活动,使学生了解并践行文明礼仪。同时开设地方特色课程,老师们利用课堂、课后等时间,带领孩子们认识《诗经》里的植物,在草木花香中诵读《诗经》,感知《诗经》。师生们徜徉关雎廊,在古典诗词的氤氲中向阳成长;流连蒹葭亭,在浪漫氛围中读书、静憩、写生、嬉戏,静待繁花满园。诗经园的一树一花、一砖一瓦,无不体现学校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城关二小,“诗经文化”浸润师生成长,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诗经》给人们打开了一个丰富的动植物世界,在现存的305篇中,涉及的植物有143种,动物有109种,这些动植物为后人研究《诗经》博物学提供了基础。

图片

学校精心设计,把《诗经》里的植物种进了诗经园、种进了“雅南花乡”,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品味诗经的平台。

“以雅以南 以龠不僭。”学校以“雅南”为主题打造的“雅南农场系列”,利用校内“诗经园 ”及楼顶平台打造了“雅南花乡”“雅南农场”“空中花园”等多个系列的劳动实践基地。“雅南时蔬园 ”里以种植诗经里的蔬菜为主;“雅南芳馨园、雅南国色园”里结合诗经里的颜色、月份等知识种植诗经里的花卉,让学生在科学课、劳动课、综合课上认识花草树木、了解花草习性;“雅南匏瓜园”里种植来源于诗经里的“匏瓜”(葫芦),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葫芦工艺,让学生在这里学习打磨、着色、雕刻等制作技艺。关雎廊中,学生吟诵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亭下,学生吟诵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蔬园里,学生吟诵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匏瓜园里学生们轻诵着“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雅南农场里的“探寻诗经里的农耕文化”系列课程不仅体现了草木承载的情感,也充分彰显了学校把诗经文化融入学习生活的本意。

图片

融合创新 在诗经里构筑课程“新生态”

金色的花瓣、鲜红的花蕊、翠绿的叶子、嫩黄的萼片……这不是一朵美丽的太阳花吗?凑近一看,却是一盘精美的水果拼盘。这是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举行的融合创新劳动课大赛中的一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关二小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也进入了课程改革的“深水区”。城关第二小学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坚持融合创新,挖掘“诗经文化”,走出了一条富有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诗经+”全方位育人“新路径”。

学校以大单元整体设计、任务群、项目式学习建构学科核心素养,以校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在原有“四行课程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把“诗经文化”融入育人理念,进行了课程重构。以“356行·源”劳动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构建了“五育”并举的“双线多元”课堂模式:“双线”即“劳动课程+诗经文化”,“多元”即挖掘包含语、数、英、美育、体育、科学、思政等多种课程的育人元素。按照“双线多元”课堂模式,实施“劳动课美起来”“劳动课唱起来”,即以“劳动+诗经”为主线,融入黏土制作、诗经吟唱和舞蹈表演的美育融合课程;探究“劳动课动起来”的“劳动+诗经”融合体育类课程;探究“劳动课塑思维”“劳动课增智慧”的“劳动+诗经”融合语数英、思政、科学的智育课程;探究“劳动课活起来”的公益、研学、活动实践课程,通过融合创新充分发挥劳动全方位育人实效。

图片

除此之外,学校还构建了融合诗经文化的“356行·思”纽扣课程、与诗经文化合力的体艺特色课程、与诗经文化共联的“悦·X”活动课程等。融入诗经文化的课程形成了学校独具地域特色的“诗经+”356行·N课程体系,在课程治理中呈现“融合→多样→开拓”的变化特点。通过课程构建与实施,打破学科边界、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实现学科之间的大统整、大融合,构建更加良好的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新生态。

图片

诗经园

在“诗经+”356行·N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开设“探寻诗经里的农耕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参与主体:非遗传承人、家长、学生、各科教师;课程内容:传承诗经文化、探寻诗经起源、探究诗经里的花鸟虫鱼、诗经里的国色、学习诗经问题等。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纵横融通、共享共研:诗经传承人进行《诗经里的农耕》课堂;家长和劳动教师参与《诗经里的农作物》实践活动课堂;诗经传人和美术教师合作《诗经里的花鸟虫鱼》美术课堂;与体育老师合作进行《诗经里的农耕》体能课堂;与音乐老师合作,学生和家长可以参与《诗经里的舞蹈》《传唱诗经》等音乐课堂。同时,数学老师可以探索诗经中的数字因子;语文老师、英语老师更是将语言素养融于诗经的传承中,这样的参与主体既是授课者,也是学习者、分享者,人人参与课程实施中,形成主题教育共享的课程创新共同体。通过诗经文化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树立了文化自信、形成了文化认同,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书法、剪纸、提线木偶等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传播使者。

图片

彰显特色 在诗经里拓展文化“新资源”

合阳县城关二小通过“行走”找到了诗经通往这个时代的入口。除了校内资源,师生还“打破”心中的校园围墙,以诗经为“媒”,巧妙地开发了一些独特的资源。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师生来到了诗经发源地——大美洽川,开启“笔墨诗经”研学之旅。师生们用眼观洽川美景,用情诵诗经文化,用爱抒发育人之美。

走进处女泉,走进芦荡湿地、神瀵奇泉、百亩荷塘、耕莘体验区,参观民俗馆,了解合阳文化和诗经文化,孩子们通过“笔墨诗经”研学之旅研有所思、学有所成、旅有所感。

在处女泉最受学生欢迎的就是被称为“中华一绝”的提线木偶戏。合阳提线木偶戏(又称“郃阳线胡”)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北方提线木偶的独有之秀,配合合阳独一无二的线戏唱腔,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颇具秦人秦地的风采和特点。城关二小一直开设提线木偶社团,专门聘请了合阳县提线木偶剧团专业教师为孩子们授课。这门课程的开设让“提线木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在校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图片

除此以外,学校还聘请多位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开设“我的锣鼓我的魂”“木偶奇遇记”“遇见剪纸遇见美”“巧手塑面花”等地方特色课程,让最原始的东雷上锣鼓在校园敲出时代的节奏,让“一线串成天下事,两手拨动古今人”的合阳提线木偶在学校吟出时代新风,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一抹剪纸的赤红,让古莘学子在诗情画意中欣赏片刻多彩的面花,聆听古莘小城悠远的传奇故事,探寻辉煌灿烂的合阳文明。城关二小的提线木偶表演《非遗之趣》多次登上省市县各类舞台,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誉,五年级夏天同学的线腔表演更是取得省市县各类奖励。

 蒹葭廊

资料显示,诗经的305篇诗歌中,涉及合阳的《诗经》中《关雎》《蒹葭》《大明》《大雅·韩奕》等30余篇都与合阳有关,合阳在“诗”里,“诗”里有合阳。从黄河到古莘,到处女泉,再到“孔子周游列国”线路,学校还利用研学项目,使学生从“诗经”出发,走近那些曾流淌在诗经里、滋润着古莘大地的河流——处女泉、夏阳瀵、黄河、同洲湖等,走近那些与历史与革命有关的遗迹、景观——司马迁、梁山、华山、蝎子山、杨荫东故居、天合园烈士陵园等,用脚步追随先辈足迹,用体悟感受文化思想。行走过程以项目驱动为形式,不仅打破了学科壁垒,实现了学习的有机融合,完成了从“解题能力”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升华,也打通了育人与学科有机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全域贯通 在诗经里培育成长“新范式”

学校统整各类资源,开设了“跟着诗经识植物”“诗经里的花鸟虫鱼”“诗经里的传统国色”“诗经里的菜园子”等假期专题课程。结果显示,94%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有意义,95%的学生喜欢综合课程学习方式,学生的多方面素养得到了提高。这一切,都是学校课程与“诗经+”文化完美融合的成果证明,也充分彰显了这所秦东名校将诗经文化深入人心的使命担当。

图片

学校还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满足学生兴趣的“综合课程超市”。例如将《诗经》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责任担当融入思政课程、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创新精神融入科技课程。把《诗经》里以民为天、勤政为民的思想融入语文课程;将合阳贤相伊尹五味调和“治大国若烹小鲜”,辅佐商汤成就大业的精神融入班级管理课程;将雷德骧公正严明,刚正不阿,弹劾权臣,名垂宋史;雷简夫善治水利、书法卓越、慧眼识珠,力荐三苏作为汉隶精品《曹全碑》的出土地等融入劳动、书法等课程……学校倡导教师、学生、家长深入挖掘,引导、激励和鼓舞驾校和多方位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多元创新课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育人方式变革的融合创新方面进一步拓宽维度,扩大覆盖面,形成跨区域课程联盟,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课程,使本校的“诗经+”356行·N课程资源的共享面持续扩大,为新时代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文化魅力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图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每日晨读、午诵、暮吟时间,走进城关二小,都能听到《诗经》的诵唱之声。学校通过让孩子们吟诵的方式,更加深刻体会诗经的内涵和韵味,在朗朗的诵读中感悟和传承诗经文脉,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走进城关二小,就走进了诗经的国度,诗经里的花草树木点亮城关二小,诗经里的育人哲理润物无声,诗经里劳动人民的歌声激励着城关二小师生的梦想。学校推进诗经文化进校园,就是通过让孩子们感受《诗经》的美好,增加对家乡文化的认同,让《诗经》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永久记忆。

在《诗经》的滋养下,合阳县城关二小的师生们在诗意的浪漫中,拥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书写着“合而有礼 阳泽广厚”的新时代文明。校园里处处彰显着“艺术绽放的乐园 幸福成长的家园”的教育追求。在“诗经”的滋养下,莘莘学子们在“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要寻找君子之风,用求真、向美、向善的学习心态,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来源:合阳县教育局

编辑:朱妮娜

初审:苏向阳 王杰

责编:李白冰

终审:王艳

编辑: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