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为健康“加码” 为幸福“加温”——渭南市卫健委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3-12-05 08:39:50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模式打通了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幼有所托、老有所依,托起了“一老一小”的幸福晚年与美好童年;“两院一中心”项目建设正换挡提速,老百姓将享有更多优质医疗资源……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卫健委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力解决健康服务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全市老百姓健康“加码”,为幸福“加温”,持续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小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

“现在看病太方便了,头疼脑热的小病走几步路就能找到医生。”11月22日,蒲城县洛滨镇前洼村村民王海潮在村卫生室看完病,步行几分钟就到家了。他说现在不仅看病方便,还能直接和县里的医保联网刷医保卡,看一次感冒只花了20元。

村卫生室是村民家门口的“医靠”。目前全市2232个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村医也被定期安排到省市医院进修学习,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将更多的医疗资源带到村民的家门口。

当前,我市着力打造“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体系,旨在进一步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医共体内科室共建、成果共享。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正在推进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以规划建设的县域医疗副中心医共体分院为依托,以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核心,通过医共体内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持续帮、带,着力提升医共体分院急诊、呼吸、心血管、感染性疾病等的诊疗水平,使其具备承接患者下转康复、持续治疗的能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科室共建体系,打造县域内服务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目前,全市已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31个,辐射183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县级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

幼有所托 老有所依

11月27日7时50分许,家住渭南城区金域华府的张莉像往常一样先把女儿桃子送到离家不远的红黄蓝成长中心,再去上班。

“红黄蓝解决了我们家看孩子的难题,看着她每天玩得开心、吃得健康,我也能安心上班。”张莉说。

红黄蓝成长中心是一家普惠性托育机构,园长贺洁莹告诉记者,每个月的托费是1350元,餐费450元。老师主要从身体运动、语言沟通、艺术创造、认识与理解等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健康、快乐、有竞争力的儿童。该中心从儿童视角以及安全性出发,设置了有独立卫生间的教室、游戏区、生活区、绘本区,配备了专业厨房、保健室、多功能活动厅,室内墙面软包、门框防夹手等设施。

像红黄蓝成长中心这样的托育机构,全市目前登记注册88家,拥有托位1.23万个。市卫健委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科科长王健表示,我市不断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全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制机制,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

83岁的王秀芳今年8月份住进了临渭区中医医院医养中心。她的一双儿女都在外省上班,她住到医养中心,不仅专职医护人员24小时在岗,还提供生活照料、专业护理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从养老到医疗“零距离”,儿女也放心了不少。

该医养中心主任冯晖介绍,康复理疗师会依据老人的年龄、体质和病情采取针对性康复治疗措施,在西医诊疗护理的同时应用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中医传统康复复诊技术。记者注意到,医养中心设有棋牌室、音乐室、阅览室等,可以满足老人不同的休闲娱乐需求。

其实,临渭区中医医院的医养结合模式并非个例。据了解,我市积极打造多元养老服务模式,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市级养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11个县级养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化,实施养老机构的等级评定,在全市建成了一批星级养老机构,通过示范带动其他养老机构质量整体提升,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扩容优质资源 群众更有“医”靠

当下,渭南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项目正在进行精装修、医用气体管道、物流箱、电梯、特殊医疗房间、信息化、智慧医院施工等工序。

据了解,该项目以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建设,突出妇幼保健专科特色,设住院病床1000张,预计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门诊80万人次、住院5.5万人次以上。

我市现有三甲综合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和三甲专科医院(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各1所,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偏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

“为进一步补齐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短板,加快三级医院扩容和创建工作,我市在市级层面启动实施了‘两院一中心’项目,在县级层面也实施了相关的创建工作。”市卫健委规划发展和财务管理科科长杨映表示,目前,渭南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二次结构施工已完成总体的70%,计划2024年12月底竣工;渭南市第六医院正在主体施工,计划于2025年6月底竣工。市公共卫生中心今年6月16日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解决全市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在县级三级医院创建工作方面,我市制定印发了《渭南市深入推进县级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工作实施方案》,组织省市相关专家对全市7家县级综合医院、1家县级中医医院创建三级医院进行现场初评,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方式,不断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目前,蒲城县医院已顺利创建为三级医院。

同时,我市还组织省市专家对县级创三级医院进行检查评估,今年力争2-3家县级综合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计划到2025年全市6家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

记者王小敏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