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绘葫芦 传承非遗——合阳县“非遗文化进课堂”活动剪影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11月25日,合阳县少年宫特邀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朋杰走进少年宫,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葫芦绘画培训课程,让孩子们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
宝葫芦的秘密
葫芦,谐音同“福禄”,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在民间,有专门的手艺人在葫芦上赋诗作画,故称为“葫艺”,祈求福禄双收。“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宋朋杰老师生动地讲解葫芦的文化和用途,“葫芦的秧、叶和果实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葫芦切成瓢可以做盛水器具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揭秘葫芦绘画技艺
在讲解完葫芦的历史后,宋朋杰老师拿起手中的葫芦,教孩子们如何绘画。原来,一件作品要经过绘画、上色两个主要流程。葫芦上作画和纸上作画是不一样的,曲面不好操作,所以绘制时行笔要有节奏,一气呵成,从而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上色时要运用平涂、点染和皴擦等多种技法,以保证葫芦本身对颜料吃色。
体验葫芦绘画艺术
聆听讲解后,孩子们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宋老师一边耐心指导,一边手把手帮助孩子们掌握绘画技法。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渐渐得心应手,孩子们迷恋上了葫芦绘画艺术。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身披靓丽色彩的葫芦绘画作品制作完成。这些小巧可爱、形态万千的作品,从布局、绘画、调色等都凸显出孩子们出色的动手能力、独特的创作思维,更表现了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对非遗文化的传承。
非遗文化进课堂,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点燃了艺术传承的星星之火。合阳县少年宫将不断拓展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让孩子们在特色课程中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获得全面、个性地发展!
来源:合阳县教育局
编辑:郭晶晶
初审:苏向阳 王杰
责编:王天
终审:王艳
编辑: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