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项 补短板 这所农村学校大变样
一直以来,乡村教育面临基础设施差、师资不足、课程单一化等问题。合阳县甘井镇中学以“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宗旨,乘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之东风,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创建模式,实施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管理,完善育人体系,努力打造甘井镇中学“行雅”教育品牌,逐步凸显出了农村初中的办学特色,大大缩小了城乡办学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教育。

走进甘井镇中学的美术教室,正赶上他们的课后服务国画社团活动,吕锋辉老师正在教学生如何用笔,怎样用墨,调色方式,示范生肖鸡的相关技法。

吕锋辉是土生土长的甘井人,在甘井镇中学已经工作二十多年了,这里也是他的母校,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刚到学校时的情形。


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以来,学校加大公用经费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薄弱学校改提项目投入资金630余万元,完成一部三十一室改造提升、校园电路改造,安装空调128台,对餐厅、生态厕所、学生宿舍进行了改造……学校变化的点点滴滴,师生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合阳县甘井镇中学学生 李佳尧:我们的教室和宿舍都装了空调,冬暖夏凉,学校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还为我们的教室装了护眼灯,这里的餐厅,食物搭配,营养均衡,我最喜欢的饭菜是米饭加西红柿炒鸡蛋。

合阳县甘井镇中学教师 吕锋辉:教室里面的网络多媒体设备、饮水机等设施都配备齐全,教学和生活都很方便。

吕锋辉告诉记者,他刚到学校参加工作的时候,学生人数多,班级大,教师学历低,也不够专业。工作量却很大,整个学校基本上没有专任教师,一个乡村教师往往要干好几个人的活。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然而,对于当时的乡村学校来说,教师一身兼多职,是一种普遍现象。用压力山大来形容当时和吕锋辉一样的乡村教师,一点也不为过。再加上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年轻、优秀教师纷纷选择出走,教学资源越来越匮乏,优质生源不断流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然受到了影响。

近年来,学校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招引专业教师6人,均为学科教学本科大学生,壮大了教师队伍。目前,全校46名教师中,专任教师就有42名。学校还通过“三名+”建设,教师“青蓝结对”、思政大练兵、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学习,加大对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多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教学新秀、能手和骨干。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努力践行“六实一突出”德育工作体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坚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大课间等各类学生活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扎实推进“课后服务”“五项管理”,着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目前学校开设有美术、书法、陶艺泥塑、播音与主持等十二个学生课后服务社团,激发了学生兴趣,丰富了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如今,作为学校的一名美术专任教师,吕锋辉便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教研中。


合阳县甘井镇中学学生 徐欣雨:我参加美术社团已经有两年了,在这里学习了许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习了书法、篆刻,剪纸、拓片等工艺美术。我们的老师(吕锋辉),每年都会开发新的校本课程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我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创新,学校积极探索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新模式,鼓励教师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3463”慧雅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与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

合阳县甘井镇中学教师 刘艳苹:以前的课堂大多为“满堂灌”,学生积极性不够高,课堂效果不理想。近两年运用新课堂模式之后课堂效果明显改善,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充足的动口、动手、动脑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合阳县甘井镇中学学生 刘可欣:小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让我们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团队的重要性,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小组学习我们都很喜欢。
从硬件到软件不断升级改造,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生源回流,回到户口所在地甘井镇就读已屡见不鲜,近三年学生人数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达到392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升,2023年中考中,甘井镇中学高中上线比率达54.08%,被合阳县教育局评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2023年中考目标责任考核先进集体”,被合阳县委县政府评为“合阳县2022-2023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今后,我们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总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全力打造“行雅”教育品牌,为实现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记者:邓向博
编辑:郭晶晶
初审:苏向阳 王杰
责编:李白冰
终审:王艳
编辑: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