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造功能完善、管理精细的美丽宜居城市上聚焦用力——论深入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
一座有内涵、有品质、内外兼修的城市,必定是宜居宜游宜业宜商的“幸福之城”。市两会明确在打造功能完善、管理精细的美丽宜居城市上聚焦用力,为新时代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繁荣经济、集聚人气,打造城市面貌焕新、县域活力迸发、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格局。
做优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和无与伦比的龙头作用。要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城市更新立法进程,编制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完善市政设施建设管护指南,构建具有渭南特色的城市建设标准体系。要加快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城建项目,积极谋划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加快海绵城市项目收尾。要精细管理城市,扎实开展“六整治、六提升”行动,全力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建立基础设施数据库,推进“一网统管”。要提升城市品位,力争2000年底前建成小区全部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并逐步开工、棚改逾期安置任务基本完成。持续做好城市管理、环境管护等工作,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繁荣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接着乡村,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固本强基的作用。要明晰发展定位,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加快临渭区渭南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建设,持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速韩城市、蒲城县产业升级,建设工业综合利用、关中新兴工业聚集区。完善华州区、潼关县产业布局,构建关中东部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集聚地。以富阎产业合作园区为纽带,推动富平县与西安市产业同链、科创同频、服务共享。支持白水县、大荔县、澄城县建设苹果、冬枣、樱桃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华阴市、合阳县建设山水旅游名城。要壮大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县域特色经济改革行动,支持各县(市、区)打造1个首位产业和2个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市水平。加快市域内产业协同创新,提升渭南在全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补齐县域基础短板,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东涧峪、龙首坝、湭河水库等工程建设进度,做好北洛河引干入支佛里水库、黄狗峪水库、灌区“两重”项目前期工作。
深化互联互通。交通,向来是区域发展的“先行官”,是连接城乡、贯通区域的关键纽带。要优化高速路网,推动富平(阎良)至咸阳机场铁路尽快开工,保障西延高铁富平段建成投用。开工建设京昆高速合阳至蒲城段改扩建工程,力争西安都市圈环线富平至蓝田段高速、富永高速等前期工作取得突破。要织密干线路网,编制310国道渭南城区过境公路方案,推进209省道渭河特大桥及引线工程,早日形成干线公路环线。要完善基础路网,加快建设108省道大荔县城至大庆关道路,建成342国道曹村至孙家河等3条道路,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为渭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交通支撑。
丹青妙手,规划为先;山河万里,实干为要。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打造美丽宜居城市的目标,坚定信心、只争朝夕,脚踏实地加油干,就一定能让渭南成为“人民之城”“幸福之城”。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