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稳中求进 向新前行——高质量发展底气足 2024年渭南社会经济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01-23 17:37:03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时间的如椽大笔挥动,一撇一捺勾勒出渭南人民的奋斗图景。


回首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引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从项目建设的火热现场到产业培育的前沿阵地,从科技创新的实体企业到商贸流通的基层角落,从中欧班列“渭西欧”班列畅行欧亚大陆到华山奇景引得游人如织,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见证着渭南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决心与硕果。

一路走来,渭南始终将经济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立足自身实际,锚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增长的战鼓擂响在每一寸土地,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突破100%,农业产量再创新高……一个个亮眼数据、一幕幕高光时刻,既是渭南经济蓬勃发展的坚实注脚,也更加彰显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项目引擎 筑牢稳增长“压舱石”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就要冲刺。2024年1月2日,渭南市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动员会在渭南高新区航空零组件智能化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举行。当天,全市集中开工项目73个,总投资184.76亿元,年度投资65.53亿元,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项目正式落地,拉开了全市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的帷幕。

  5月7日,陕西省2024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在渭南经开区运达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二期项目现场举行;5月9日,渭南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开工奠基仪式;6月18日,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陕西黄金贵金属前驱体新材料等高质量项目启动仪式在华州区瓜坡精细化工产业园举行;12月27日,“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走廊国家重点研发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渭南经开区举行……从年初到岁尾,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热度不降、力度不松、速度不减,不断刷新着项目建设的“进度表”,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过去一年,我市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加强运行调度,优化配套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扎实推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全市418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10.7亿元,占年度计划100.3%,190个项目竣工或投产(新建105个,续建85个),涉及总投资376.9亿元,涉及年度计划投资197.1亿元。运达风电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民机试飞中心在蒲城县正式挂牌,全市新增公路里程454公里……


工业升级 挺起经济“硬脊梁”


这几天,北人印机生产正忙,又一批新设备即将出口海外。2024年在我市各项政策的支持下,陕西北人印机得到长足发展,主导产品达到四大系列500多种,不但成为我国包装印刷机械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还带动了印刷包装产业链的发展壮大,让“渭”字牌包装印刷机械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向新而行,用新技术、新产业实现新发展,已经在秦东大地蔚然成风。
2024年8月14日,省科技厅批复同意渭南市建设秦创原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这为我市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渭南是陕西最早起步发展增材制造产业的地区,创立了全国第一家3D打印(增材制造)产业培育基地、全国第一个以增材制造为主题的科技孵化器,成立全国第一个3D打印创业投资基金,探索出“基地+高校院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渭南样本”。目前,聚集区已集聚增材制造类企业150余家,其中省级“链主”企业2家,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被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以“链长制”为抓手,突出产业项目支撑,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市传统产业稳步转型升级,高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煤化工等产业聚集区建设加速,新技术、新成果接续转化,新平台、新业态持续涌现,一个个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市场前景广的特色优势产业聚链成群,带动产业集群整体提质增效。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7.3%工业投资增长19.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8.8%,制造业投资增长47.0%居全省第一,全市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对经济稳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


农业赋能 夯实稳的“根基”


粮食丰收堆满仓、四季有果卖全球。2024年,渭南农业喜讯连连,富平冰柿出口加拿大、蒲城酥梨出口东南亚,白水苹果出口创新高,达到2.5万余吨,出口额达到了1.3亿元,稳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市立足优势首位产业,大力推进乳制品、特色果业、柿子、粮油肉菜深加工4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先后创建209个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挖掘省级农业全产业链重点县8个、典型县10个,打造7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截至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130万亩以上,大荔冬枣、白水苹果等九大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269.1亿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260万吨,达到265.4万吨,较上年增长2.8%,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3.4%,农业发展的底盘更稳、活力更旺、成色更足。


招商引资 注入发展“活水”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一座城市经济增长的后劲所在。

2024年,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链和“353”产业集群,大力招引培育“链主”型龙头企业,系统招引产业链关联项目,加快推动乳制品、钢铁及有色金属深加工、印刷包装等20条重点产业加速聚链成群。

当年4月,随着《渭南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招商工作机制》的制定实施,我市结合20条重点产业链,精准绘制产业地图,高质量策划包装项目,先后举办了“‘遇见秦商·再创辉煌’渭南市重点产业链专题推介会”“‘渭水之滨闽地之福’渭南市各县市区重点产业链专题推介会”“‘一带一路’印刷包装产业发展大会”“渭南(上海)产业合作推介会”等40余场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

宣传推介、项目洽谈、签署协议、考察招商……2024年,我市大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招商活动,全市赴外招商共331批1623人次,考察企业509家,接待客商492批2959人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招商热潮。全市共有347个省域外招商引资项目,实际使用内资额106.5亿元,完成全年内资任务100.8亿元的105.7%;实际使用外资额1535万美元,完成全年外资任务1300万美元的118.08%,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时下的渭南
干劲在奔腾
活力在澎湃




  


迈入2025新征程,渭南将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干好当下的每件事,全力以赴稳增长、抓项目、扩投资,以实干实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



END



稿件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渭南日报
编辑:王娇
复审:张涛
终审:陈伟


编辑: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