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局:强化气象监测预警 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气象保障
进入汛期以来,我市天气复杂多变,降水过程多,累计雨量大,气候表现出极端特征。市气象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持续强化预报预警、监测研判和应急准备等工作,以气象服务保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每天早上,市气象台都会与中、省气象部门连线,会商研判天气形势,最终得出预报结论。特别是进入汛期以来,如有重大或高影响天气,市气象台还会加大会商频次,组织各区县气象台会商天气,确保气象预报预警及时准确。
市气象局气象台副台长 乔舒婷:“针对今年汛期气候特点,我们气象部门不断提升精细服务能力,开展“73161”递进式气象服务工作,也就是提前7天预报提示、提前3天预报、提前1天预警、提前6小时短时预报、提前1小时临近预警、高频次滚动更新,并对高级别预警信号实现快速靶向发布。”
要做到预报精准,监测就必须精密,就必须依靠遍布全市的气象观测站来实现,为确保监测设备平稳运转,连日来,市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各站点,加大监测设备巡护频次,确保监测设备平稳运行。
临渭区气象局副局长 临渭区渭南国家气象观测站负责人 赵耀军:“根据国家基本站的维护要求,我们每周对所有设备维护一次,进入汛期以来,我们加大维护频次,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数据准确无误。”
市气象局工作人员 柴智勇:“目前渭南市有12个国家级有人值守气象站,全部实现了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的32个观测项目的自动化观测,另外建有17个国家级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176个省级区域自动气象站,降水、温度要素监测的水平间距小于8.0km(7.97)。建成15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1部微波辐射计、1个大气电场仪,基本满足天气预报数据支撑。”
今年以来,市气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安排部署气象灾害防御21次,启动应急11次,制作发布重要信息专报50期,气象信息快报186期,发布各类预警信号137期,平均提前量434分钟,其中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平均提前量23分钟,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平均提前量55分钟,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平均提前量260分钟。进入汛期以来,我市气象部门24小时值守预警,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并严格落实"73161"气象服务工作机制,贯彻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高级别预警叫应制度,为全市群众转移避险提供了提前量。同时气象部门强化部门联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提高预报预警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充分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渭南市气象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毛明策:“当前我市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段,天气气候复杂多变,防汛减灾压力大、任务重,气象部门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领导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为渭南市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稿件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记者:李平 博智 杨卓睿(实习)
编辑:方雪颖
复审:张涛
终审:陈伟
编辑:方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