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与光明为伴 与榜样同行”劳模风采 |崔磊:配网一线“特种兵”

发布时间:2024-05-19 18:15:56

岁月四季,光阴流转,用心用情,扎根电力;华灯初上,岁月静好,拼搏流汗,逆光前行。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用镜头记录秦东电力人的故事,展现他们的奋斗风采,致敬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本期一起走进配网一线“特种兵”崔磊。

点击收听节目音频

用青春守卫祖国,用年华捍卫光明。2012年,崔磊入职国网渭南供电公司,从子弟兵到电力人,初心不改,兢兢业业服务于10千伏配电网运维工作一线,先后从事电缆运检、配电抢修、配网工程管理等工作,现担任国网渭南市临渭区供电公司城东中心所副所长。

做抢修尖兵,服务用心用情

城东中心供电所服务区域为前进路以东至华州区交界,下辖站南供电所、向阳供电所。保障1个乡镇、37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10万余户的供电任务,其中,企业246家,专变用户478户,10千伏配电线路48条。

崔磊:“原来城区变负荷重,经过这几年的线路改造,去年年初,民生变建成,大大地缓解了城区变这边的供电压力,网架结构更加优化了。”

“没电找崔所”,只要用户一个电话,他立马起身奔赴现场。

锅炉厂小区后勤负责人王一愚:“崔磊这小伙子很热情,业务能力也很强,晚上一点两点打电话,从来都是‘我马上来’。”

崔磊:“特别深刻的就是青青家园,有一次是10千伏线路变压器故障,我们先进行抢修。当时可能用户不是很理解,本身是高层,又是大夏天,空调也用不成,家里很热。最后我们在微信服务群里边及时地发布我们抢修的进度。这个用户还真的到我们抢修现场去看,跟我们说,你们电力抢修师傅确实辛苦。”

借助延伸服务的开展,崔磊和团队主动为困难群众、空巢老人上门检修线路,更换开关,帮助他们解决家中的用电小问题。

孟家村村民孟少军:“有一次我正做饭着呢,闸刀突然烧了,我打个电话,一会儿就过来把闸刀换了。”

城东中心供电所营业员席敏:“两年前有一次晚上,程家线那边开关出故障,他冒着大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你想那么大的雨,从头到脚淋得透透的。”

崔磊:“有时候因为在群里边经常回复,大家处着处着,交道都熟了,像空巢老人,到他们家的时候,老人不会用手机交电费,对我们来说可能几块钱,我们自己就帮老人交了。”

做创新尖兵,循新出发向实而行

城东中心供电所共有员工21人,崔磊特别注重班组建设对实际工作的规范和引领。他和团队根据个人特点选聘优秀员工担任师父,强化“设备主人制”管理模式,制订责任清单,在班组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安全生产小讲堂等活动,对班组建设进行持续优化,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公司战略落地实践。

崔磊:“我的徒弟是从去年入职的,给他讲解一些营业方面的知识,让他在用户侧去更形象、更具体地理解、消化一些知识,通过这一年的锻炼,在我们公司营销方面也算是骨干了。”

迎着四月的春风,城东中心供电所按下了春检启动键,对所辖区域内10千伏电力线路及电力设备开展一年一度大“体检”。巡视现场,崔磊熟练操控着无人机,灵活自如地调整摄像范围和飞行高度,精准拍摄记录每一处巡视关键点,全方面“问诊”。今年,崔磊参与研发的无纸化线上办公,经场景测试达标得以应用,也为春检带来了变革与活力。

崔磊:“最独特的意义就是今年我们随着数字化供电所的加入,进行掌上无纸化线上办公,我们通过手机,把巡视任务下到各个台区经理的手机上,巡视任务、打卡、坐标,大大提高了我们巡线的效率。”

做技术尖兵,乡村美产业兴

时值春天,向阳街道孟家村400余亩猕猴桃花盛开,广大农户抢抓农时,为猕猴桃进行人工授粉,一幅产业发展背景下致富增收好“丰”景徐徐展开。孟家村气候温润,种植猕猴桃已有十几年,每年可为全村1100多户村民带来近300万元的收入,是农民增收的致富果。猕猴桃大量采摘后,为了错峰销售,合作社与果农还会把部分果子储藏在冷库内保存。崔磊所在的城东中心供电所为保证猕猴桃加工生产、冷库保鲜用电无忧,开展用电设备“义诊”,为乡村振兴提供用电技术支持。

孟家村村委会监委会主任孟分尚:“猕猴桃产业要保证水井,主要是果园要灌水,随时一开,泵都好着。”

崔磊:“记得去年抢修的时候,一个大车把电杆撞了,把旁边果库老板急坏了,因为果库刚入的果子,如果不在5个小时之内把电供上,可能一个库的果子全都烂掉了。我们组织协调抢修力量,临时从别的驻点中心所抽调了10个人,在3个小时之内,给他把电都供上了。”

对崔磊来说,每一次应急抢修,都是为日常检修积累宝贵经验,每一次抢修结束,他都会总结,迎接随时到来的任务。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用心与担当,崔磊带队完成全国“两会”、中高考、节假日、政府会议和部队任务等特殊时期的保电任务562次。

做一线尖兵,奏响保供电“最强音”

渭南城东湭河上有两座桥,人称南、北小桥。随着城市发展,这两座桥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已不能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今年3月,北小桥扩建工程施工,如何在不断电的前提下保障好桥梁改造施工安全?崔磊多次开展现场勘测、制定科学方案,反复论证计划方案可行性。

崔磊:“北小桥扩建有几档架空线,还有一根水岸新城的电缆,是从桥架上过的,我们的线路紧跟着也要重新改迁,水岸新城南区、北区加起来将近1000来户,我们初步计划是放到后半夜,这样对用户的正常生活影响更小一点。”

3月1日,渭南市中心区I、IV区内涝治理系统工程开始实施,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城区内涝积水问题,计划5月底前完工。各个街道开挖施工,一不小心就会危及电力安全运行,“师傅,这片区域下有电缆,您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距离!”时间紧,任务重,对崔磊来说,越是忙碌,越不能掉以轻心,他们增加线路巡视频次,及时发现并消除施工风险隐患。

12年来,崔磊一直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从军装绿到国网蓝,改变的是身上的“工作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电力线路“看诊把脉”,他不畏艰难;为客户服务,他尽心尽力,深耕新技术,崔磊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也有着自己前进的方向。

崔磊:“我最敬佩的还是我们国网系统的张黎明同志,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而且他从事的工作跟我是一样的,都是配电抢修、配电运维。劳模精神就是对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

采制:郭思敏、王钊、陈林玉

编辑:思敏

审核:白絮飞

终审:黎英、周新宏

编辑:郭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