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社会福利院:特困人员温暖的家
渭南市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76年,是一所集特困人员供养与康复、医疗与特教、失独养老和普惠性养老相结合的社会福利机构。在院精神病疗养所(精疗所)生活着114名特困人员,他们大多存在精神、身体上的疾病,在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下,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福利院就是他们最温暖的家。
程万明今年30岁,在渭南市社会福利院生活了12年,因家庭的变故精神上受到刺激,于2012年被送入渭南市社会福利院精疗所的他,刚来时紧张怕人、低头不语、思维混乱,工作人员对他评估后,先后采取了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以及技能培训等。
渭南市社会福利院精疗所所长王娜在采访中说:“刚来的时候娃就是紧张害怕、话少,拒绝和别人接触,通过我们工作人员长期的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给娃的关心,平时培训娃一些自理能力,娃现在基本是回归社会了,现在在咱福利院食堂帮厨。”
工作人员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关爱,让程万明的病情也有了好转,后期经过一系列的技能培训,他生活可以自理,回归了社会。
渭南市社会福利院特困供养对象程万明在采访中说:“感谢社会福利院的叔叔阿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关爱,他们一直开导我,教导我,使我走出了封闭的内心世界。为了让我有一技之长,早日回归社会,安排我到院食堂帮厨,使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渭南市社会福利院餐厅厨师长邢雷涛在采访中说:“程万明这娃来咱食堂工作3年多了,咱这个小伙听话,对工作认真负责,3年来娃在这掌握了不少的工作技能,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由于精疗所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属特困群体,在通过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的同时,工作人员还经常组织开展文娱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丰富他们的生活。
渭南市社会福利院精疗所所长王娜在采访中说:“我们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些康复训练计划,然后观察情绪的变化,及时沟通、及时交流、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在他们生日当天我们会组织为他们送上生日长寿面、生日礼物,同时鼓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比如组织读书、下棋、做手工、听音乐、叠被子等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释放情绪及精力。”
渭南市社会福利院精神病疗养所主要承担接收、安置、护理、康复精神疾病及收养城市中“无法定抚养义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等特殊人群以及代管精神病人。近年来,在渭南市民政局党组、渭南市社会福利院党支部的领导下,精疗所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从改善环境、医疗卫生、膳食营养、安全保障、服务提升等方面逐一进行规范,不断加快特困人员管护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确保他们生活更加健康温馨。
渭南市社会福利院精疗所所长王娜在采访中说:“下一步,我们会始终坚持‘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持续提升特困供养人员的服务质量,做好安全管理、住宿环境干净整洁舒适、文娱活动丰富多彩。我们还会根据工作实际,不断细化管理标准,优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把特困供养人员的关切作为工作的‘晴雨表’,把他们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度量衡’,让他们在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快乐生活、幸福生活。”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郑洋
一审:李白冰
二审:贺维娜
终审:王艳
编辑:程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