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莫让“尝鲜”变“尝险” 野生蘑菇勿乱吃

发布时间:2025-03-13 07:39:46

​近日,西安市山区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为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别提醒,生长在野外的毒菌类众多,这些毒蘑菇的外观与无毒蘑菇相似,在野外杂生情况下极易混淆。

部分毒蘑菇与可食用菌形态相似度超90%,传统“颜色艳丽才有毒”“虫食无害”等经验均存在认知误区。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处工作人员提醒,不采摘野生蘑菇,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山珍”,野生蘑菇不是有机食品,大家对于野生蘑菇一定要有“绝不采食”的态度,切不可根据一些所谓经验或他人鼓动就去盲目采食。

颜色鲜艳不等于毒性大,白毒鹅膏菌俗称“白毒伞”,纯白素雅,却含剧毒鹅膏毒肽。昆虫啃食也不能证明蘑菇安全,昆虫对毒素的代谢能力与人类迥异,昆虫啃食毒蝇伞后无碍,但仍可致人中毒。高温并不能灭毒,比如亚稀褶红菇中的奥来毒素耐120℃高温,日常煮沸烹炒无法降解毒素。验毒偏方也会失灵,其中鹅膏毒肽等毒素不与银器反应,大蒜变色、大米发黑等土法亦无科学依据。

孕妇、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因生理机能特殊性,误食毒蘑菇后重症风险显著升高。孕妇毒素代谢能力下降且可能危及胎儿,儿童因体重轻、血脑屏障未发育完善,更易受神经毒素侵害,老年人肝肾解毒功能衰退会加速多器官衰竭进程,慢性病患者则因基础疾病叠加导致死亡率倍增。

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把原料采购关、验收关,确保进货渠道正规,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食用蘑菇后,若出现恶心、呕吐、幻视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并保留食物样本,及时拨打120并说明“野生菌中毒”,就诊时提供菌类照片或残余物。毒菇难识,轻尝恐酿祸端,莫让“尝鲜”变“尝险”。

 记者 葛兰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