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映红刘家卓
工人采摘已经成熟的西红柿
2月21日,白水县雷牙镇刘家卓村村集体经济产业园里一派繁忙景象,刚刚栽种的西红柿秧苗展现出勃勃生机。
“今天我们又栽了2个大棚,共4亩地,预计5月上市。这个品种叫铁皮西红柿,比普通西红柿更小,但甜度高,口感脆爽,在消费市场受到广泛欢迎。这个品种耐贮藏,在收获后也能保存更长时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利军告诉记者,去年9月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了3个大棚西红柿,12月陆续成熟,预计可持续采摘到今年3月底,效益不错。
记者来到正在挂果的园子里,只见一串串红绿相间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长势正旺,工人们正穿梭于藤蔓间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他们说,它的表皮韧性如同铁皮,这也是得名铁皮西红柿的原因。又因为果子底部有一圈绿色,形似草莓,又被称为草莓西红柿。
赵健中是刘家卓村村委会聘请的技术员。他说,这批苗种是由广东引进,全程采用绿色生态有机种植法,在管理过程中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专心做健康无公害产品。其品质与市场上的普通西红柿相比,口感更好、饱满多汁、更加绿色健康,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果蔬两用。
“我们抢抓春节走亲访友有利时节,以精装礼盒为主要销售模式,迅速打开市场,春节前已有多家企业、单位定购。截至目前,已经销售了1000余盒,收入约15万元。春节过后,我们重点推出采摘体验模式,让消费者感受来自田间地头的新鲜感,持续推动销售增长。”驻村第一书记张晓荣说。
产业园里共6名务工人员,大多都是刘家卓村村民。65岁的曹桂霞是其中之一。去年8月底,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建成后,她便来到这里务工,每个月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冬季大棚里边温度也高,二十六七度,干活也不冷,活也比较轻松。我家离这儿不到200米,方便得很,还能顾上家里,一举两得。”
近年来,刘家卓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产业基础,升级改造14座废旧大棚,盘活各类闲置资源,采用“党支部带头+村集体合作社经营+农户参与”的模式,发展种植大棚樱桃、阳光玫瑰、铁皮西红柿等特色农业,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刘家卓村还将进一步扩大特色果蔬种植规模,延长绿色农产品产业链,通过线上、线下推广宣传,吸引周边更多群众前来观光采摘。白水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就在刘家卓村,每年有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杨利军说,村委会将借此契机,打造“红色研学+休闲观光+沉浸体验”新模式,多措并举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记者 王小敏 文/图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