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土布变“国礼” “爆”走丝路

发布时间:2024-12-12 16:49:48

一把磨得发亮的木梭子, 穿过上下两排棉纱,左手拉住机杼往怀里用力一推,发出清脆的撞击声,经纬交错间,漂亮的粗布便在吱呀声中延展。走进富平县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一阵阵织布声此起彼伏,伴随着阵阵机杼声,张永宁向我们讲起了她的创业历程和对非遗手工艺传承发展的思考。

张永宁说:“在我们鸿雁村世代都有织布的习俗,我从小就是看着外婆妈妈织布长大的,纺线、织布、搓捻子,我外婆传给我妈妈,然后传给我,一辈传一辈,所以我创办的‘木兰摇’品牌,主打让粗布不粗 、土布不土的理念,在传统织布技艺上加以创新和设计。”

返乡创业当“木兰” 土布不土换新颜

张永宁出生在渭南市富平县鸿雁村,在南方创业打拼的她,每次探亲回去都会给朋友带些特产,没想到一次带去的一块不起眼的土布床单很受大家欢迎,她敏锐地从中嗅到了商机,萌生了销售土织布的念头。从那一刻起 ,回家建厂的心愿在张永宁心里生根萌芽。2018年在政府的号召下,张永宁决定回乡创业。2019年1月,“木兰摇”正式运营。

​在张永宁看来,她不想只做一个简单的小加工厂,土织布蕴藏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她要把它们重新挖掘出来,让土织布重回大众视野。在张永宁的带领下,“木兰摇”在传统织布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变。土布的梭织工艺极为复杂,经纺线、落线 、经线 、刷线等需要经过80多道工序 。富平的土布工艺极具特色,采用水织法,就是梭子在水里给它稍微浸泡后再上机织布,这样在织的时候线的韧度会更好,然后用织好的土布或制作好的土布服饰,通过手绘、扎染等传统方法,采用柿染、蓝染、栀子、苏木、槐米、石榴皮等多种不同的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将土布或服饰染成不同色彩图案,在保留土布纯朴质感的基础上赋予产品灵动自然的色彩和图案,尤其是利用富平柿子进行柿染,使每一件作品都焕发出独特的、盎然的生命力。

同时又完美融合现代的设计审美,使织品色彩更丰富,手感更舒适,产品形式更多样,它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土布床单,它可以是一条精致 手绢、一个美如画的生肖靠垫,还可以是一身精 美睡衣或者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包包……生产的土布家纺、土布唐装汉服鞋帽、手工布艺文创礼品等各类产品多达300多个种类,不仅能使传统工艺更加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也更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创新做活非遗传承 让老技艺站上新舞台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土布的底色,那么创新就是土布的灵魂。

张永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产品的设计、款式、花色等坚持原创,在产品的设计中,结合渭南特色和时代潮流,在源头进行品控,亲自选取把关新疆一级棉花,让顾客感受土布文化背后的情怀。

2023年,木兰摇承接了中亚—峰会的伴手礼的制作,在张永宁看来这是困境也是机遇,她临危受命,在只有5天的时间,逼迫自己在一天只能设计出外包装和内包装的样式,3天工厂加工,1天打包运输。“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木兰摇高质量完成以“怀德行远 富庶太平”为主题的非遗文创伴手宣传产品创意设计和组织生产。这款中亚峰会的非物质文化的伴手宣传品,包含一条土布茶席长卷和两个手工布艺柿子香囊,柿子上绣有“福”字“囍”字,寓意“福事”“囍”事,茶席长卷的内容包含14个自然人文景观,分别为法源寺塔、金粟山、万斛山塔、圣佛寺塔、金代铁佛、曹村柿子风情小镇、望湖楼、富昌路大桥、石川河公园、陶艺村、富庶太平塔、温泉河公园、柿如意公园和中华郡。展现了富平山川河水、名胜古迹的磅礴气势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线,以富平堑城文化为核心,以自然景观、红色文旅,非遗文化为脉络,勾勒描绘出了富平厚重的昨天、美好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通过这次活动,“木兰摇”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土布走出了国门销量大增。

2024年,设计制作的手工艺品“柿子”,周游了13个国家,带着我们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美好,作为“丝路”的伴手礼送给每一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希望他们都能喜事福事事事顺心。土布成为“国礼”,在丝路上“爆走”,土布以及相关文创产品销量大大提升。如今的木兰摇,在传承保护非遗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现代设计审美,使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推动手织布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创业巾帼“花木兰” 致富不忘家乡人

近年来,木兰摇始终以传统非遗技术为支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布技艺”得到传承和保护,并通过“工厂+农户+电商+实体店”的形式,发展了17家实体加盟店,设置“妈妈岗”,专门为“宝妈”开发了适合的工种,满足她们利用零散时间赚钱的需求,先后带动300名农户参与粗布加工和销售,让粗布纺织产品打入市场,成为“国礼”,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走出了一条传统“非遗”技艺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新路。

公司打造成集“手织布技艺”的传承保护,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技术培训帮扶、非遗文化展示体验、乡村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综合体。园内设有非遗土布展馆、织女坊、纺织体验研学园、非遗 特色产品展馆等特色展馆,让园区有亮点、有看点。厂区因“产业+旅游”效果明显,还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我理解的非遗,它不是古董,它也不是文物,它是文化,我们要给予古老的技艺加以创新,让它更切合时代的需求,我们的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张永宁说到,她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非遗的传承过程,是能给大家能带来收入的,也可以致富的,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行业里来,让中国手工千年传承,让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记者:张莹 陈昕

编辑:马艾莉

初审:王长江

终审:田华荣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