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秦腔新编小型历史剧《虞姬别霸王》西安首演

发布时间:2024-11-30 19:25:41

秦腔声腔改革新编小型历史剧《虞姬别霸王》11月29日在西安易俗大剧院由振兴秦腔实验团渭南市秦腔剧团创排首演,本剧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依据,以全新的视角另辟蹊径,用新的表现形式,塑造了绝代佳丽与盖世英雄身陷重围之中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

秦腔,是陕西的特色文化名片,也是西北人民的精神寄托。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振兴秦腔走过了四十个春秋。四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力推动下,秦腔艺术事业蒸蒸日上、百花齐放、出人出戏。进入新的时代,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努力探索新时代秦腔艺术新的表现形式,适时安排省秦腔传承保护中心深入全省秦腔院团体察民意,集思广益,多次召开座谈会充分论证,积极听取广大戏迷的意见和建议,尝试创作新编小型历史剧《虞姬别霸王》对秦腔男女声演唱“同腔同调”进行改革。

现行秦腔男女声演唱“同腔同调”,定调偏高,适合女演员声腔,不适合男演员用声腔塑造人物,造成人们常说的声嘶力竭“吼秦腔、挣破颡”,影响男演员的成长,制约秦腔艺术传承发展。《虞姬别霸王》打破了固有的“同腔同调”演唱模式,尝试改为“同调(F调)异腔”新秦腔,设置花脸、正旦两个行当进行声腔改革,减少了板胡包腔频次,为后续改革做好铺垫;同时对老式传统过门加以改良,使演员声腔音乐化表达,赋予其准确的人物形象和新的美感;其次是用主题音乐贯穿全剧,将唱腔作为乐队一个声部创作,使全剧音乐、唱腔与乐队风格统一,浑然一体,改变以往传统创作百戏一味,追求专曲专用的个性化表达;合唱、伴唱紧扣剧中人物性格和情感,从传统板式、唱腔中挖掘音乐素材再创作发展,改变以往合唱、伴唱游离传统板式、唱腔之外,与整体剧目音乐风格油水不沾问题。探寻新时代新秦腔的表现样式,用音乐演绎秦声,不断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努力迈向秦腔现代化的新征程。

各地市秦腔专业院团、相关专家、学者及近千名戏迷观众观看了此次演出。

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