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组图|大荔阿寿村:“二月二药王庙会”赛花馍

发布时间:2024-03-11 12:33:01

3月9日,一年一度的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二月二药王庙会”赛花馍如期举行。该村“四个社”的村民们敲锣打鼓跑骡车、用花苫鼓开道,恭恭敬敬把做好的各种造型的花馍迎送到药王庙展示,真是热闹非凡。

以上为“东社”迎花馍队伍

地处大荔沙苑北沿的羌白镇阿寿村,是座落在唐长安至蒲津关古驿道上的千年古村落。

据了解,面花又叫“花馍”。阿寿村的花馍,是由祭礼演变而来。据村里的老人们讲,唐代时,这里曾暴发瘟疫。孙思邈路过此地,挖窑洞住下,配良药治愈病患,最终让村里重现生机。

为了感谢孙思邈的再造之恩,阿寿村建起了药王庙,并年年在农历“二月二”前几天就开始举办药王庙会。按照太阳的东升西落,村里的东南北西四社轮流“迎花馍”祭祀“药王爷”。

以上为“南社”迎花馍队伍

阿寿花馍是以药王庙为原型,集体创作的大型建筑花馍群,既可以保持花馍本色,又可放心食用。

每年“二月二药王庙会”阿寿村的南社、北社、西社、东社“四个社”的妇女巧手们提前三四天进行创作,经过精心揉捏,最后组成一件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药王庙大型建筑花馍作品,如药王洞、花轿、蜗牛山、药王戏楼、牌楼、狮子、守门虎龙柱、花供石榴馍、九莲灯等多种花馍。

以上为“北社”迎花馍队伍

当天,记者注意到,“迎花馍”的队伍最前方是花苫鼓队,排在长长的建筑花馍队之后的,是绣满图案的转轮伞,而队伍最后压阵的则是挂着铜铃,跑骡车的彪悍小伙儿。

而村道上来自四面八方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把村道挤得水泄不通。

以上为“西社”迎花馍队伍

村里的 “四个社”先后抬着花馍绕村一周,最终来到药王庙前,放在指定的花馍展示室。

阿寿村的四个社是按方位划分的四个聚居片区。每个社做的建筑花馍基本也一致,但都有一件自由发挥的花馍作品。”庙会会长说,在今天之前,那件创新的花馍是四个社里最大的秘密。庙会结束后,会评出“冠军社”。这种有趣的“比赛”也是大荔面花历久弥新的奥秘之一。

如今,“二月二药王庙会”赛花馍已成为当地群众展示“非遗”传统技艺,弘扬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的一个重要平台,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使乡村游更具特色和魅力。

记者王长江|摄影报道

编辑:高杏

初审:王长江

终审:田华荣

编辑:高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