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让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省市“三个年”活动精神,不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学位供给,让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澄城县古徵初级中学的操场上,热爱足球的袁壹晨在这里有了更理想的竞技训练场。
澄城县古徵初级中学学生 袁壹晨:“之前的环境是柏油,训练很艰苦,而现在的环境很崭新,各种器材应有尽有,这里还有一群同样和我一样热爱踢球的小伙伴们。”
为了进一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城区学校学位紧张的问题。澄城县古徵初级中学于4月底开始对原澄城中学老校区校舍提升改建,并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69亩,专用教室60间,最大可提供学位3000个,除了常规的初中课程,还设有体育音乐美术等多种社团活动,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目前,该学校共招收1050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学校。
澄城县古徵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赵龙:“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创办全县初中教育的标杆性、创新性、示范性学校努力奋斗。”
在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吸纳农村孩子进城入学,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我市还从群众关心的“大班额”“上学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持续改善民生。
合阳县天合园小学投入使用后,该学区的住户马军艳就将孩子转到了这里。原先上学需要二十分钟的路程,现在只需要五分钟;六七十人的班级,现在只有45人。
合阳县天合园小学学生家长 马军艳:“自从小孩转入了天合园小学以后,我们在接送小孩这方面节省了好多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小孩的睡眠充足,小孩也特别喜欢这里的环境,孩子在这里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对他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据了解,天合园小学是合阳县“十四五”期间的重大民生项目,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1.2亿元,占地71.12亩,标准化教学班45个,可提供1980个学位。天合园小学不仅缓解了合阳县东南片的教学压力,解决了东南片学校大校额、大班额问题,高标准的基础设施、高品质的校园文化、高起点的丰盈课程,让区域内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以满足人民群众“学有优教”的需求。
为了实现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根据《渭南市持续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渭南实施意见》,市教育局制定了《渭南市建设教育强市三年行动方案》及《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并采用周报、季度通报、领导包联县区和季度考核排名的方式,全力以赴加快学校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渭南教育。
市教育局规划财务科科长 杨胜牢:“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开工中小学幼儿园项目86个,已经投用52个,新增学位35610个。”
记者:闫枫
编辑:王路雅
复审:张涛
终审:赵永彬
编辑:王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