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走进渭南
秦东大地——渭南,蕴藏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浓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近日,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一行来到陕西渭南,走进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渭南乡村振兴成果展示馆、“国网光明工程”帮扶点、潼关县软籽石榴产业园等地用镜头记录渭南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用脚步见证乡村振兴的渭南力量。
考察团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人民日报社联合组织,有来自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10国21家主流媒体的21位媒体负责人和资深编辑记者。同时,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内主流媒体的10余位记者随团采访调研。
在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恢宏城市沙盘、历史厚重的仓颉造字、形象逼真的传统社火、色彩明艳的澄城面花,以及唱腔豪迈的华阴老腔表演、变化莫测的华山戏法,让考察团成员大饱眼福,还有成员上前向老艺人“拜师学艺”。
“刚才看到了很多渭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感觉非常棒,特别是华阴老腔,非常的令人震撼,还有华山戏法非常的神奇,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渭南文化。”俄罗斯塔斯社国际新闻主编亚历山大·帕霍莫夫说。
素有“陕西粮仓”“陕西棉库”之称的渭南,作为农业大市,不仅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最优的农业生态区之一,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在渭南乡村振兴成果展示馆,考察团一行看到了渭南九大区域公用品牌和1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集中展示,白水苹果、蒲城玉露香梨、临渭猕猴桃、富平柿饼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更有渭南草编、华州皮影等非遗产品吸引外媒记者合影留念。
“中国的农产品种类很多,口感也很棒,深受俄罗斯人民的喜爱。”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电台主编安德烈·戈尔布诺夫说。
顺着沿黄公路一路向东,外媒记者在这里看到了渭南市潼关县城关街道办的顺风社区工厂、光伏发电项目、软籽石榴产业园等乡村振兴的好产业,一颗颗鲜红欲滴,圆润饱满的软籽石榴更是得到考察团的声声赞叹。
“这里的石榴个头大,甜度高,很好吃。此次的渭南之行真是非常的完美。”塔吉克斯坦《真理报》总编辑娜塔利娅·多罗费耶娃说。
城关街道的软籽石榴产业园是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帮扶点,新建于2018年,目前占地320亩。国网渭南供电公司自2016年帮扶顺丰社区以来,已投资280.94万元改善电力基础设置,实施“国网光明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33盏,点亮村庄夜间道路,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最后,考察团一行来到了潼关县博物馆,感受潼关的壮美山水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此次的行程让考察团收获颇丰,大家纷纷感叹渭南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站在新的起点,渭南市也将不断增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记者:王长江|摄影:武玲|文字
编辑:张宁
初审:王长江
终审:田华荣
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