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渭南: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 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3-09-05 15:10:50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扎实建设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为基础,推进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创建,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作为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之一,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达26万余亩,早中晚熟品种有二十多个。眼下,正值葡萄成熟采摘期,在渭南葡萄产业园内村民黄雪玲正在对葡萄进行剪果,这里的一串串葡萄让她既有了稳定的工作,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临渭区下邽镇神寺村村民 黄雪玲:“我一直在这里干活,离家也近,也可以照顾屋里,作务也能掌握一点技术,一月下来也两千多块钱,挺好的。”

为了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渭南葡萄产业园探索出“科研+企业+农户+基地”的新型经营模式,形成了以葡萄生产、技术、物流等服务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全产业链企业32家,这些企业的到来不仅使园区葡萄产业链更加完善,也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渭南葡萄产业园管委会主任 王武威:“目前在我们5000亩核心园区中所解决的就业岗位有1470人,整个全镇、全区围绕葡萄产业从事生产和服务的果农就有15万人。下一步,园区将持续发挥好我们产业示范职能,为26万亩葡萄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和新理念的一个引进推广,促进产业持续的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高质量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发展地域特色产业,让助农增收更有“奔头”,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冬枣产业,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帮扶服务。同时,还把土地流转后的失地农民组织起来,长期雇佣或者临时打短工,让群众既能拿到土地租金,又能拿到劳动报酬。

大荔县羌白镇羌白村村民 李艳:“每年的冬枣成熟的季节,我们大概在这里能干两到三个月,一个月大概就是4500到5000左右,感觉这份收入还不错。”

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全喜:“目前发展面积有八千多亩,带动周边两万多亩,社员从开始起步的几十户到目前有620户。从种植管理到分选包装一直到加工销售,给社员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

目前,全市果园面积319万亩,产量达397万吨,创建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72个,建设设施果业示范园30个。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富平柿饼、合阳红提葡萄、富平苹果、澄城樱桃、潼关软籽石榴九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到239.54亿元,较上年增加23.03亿元,增长10.63%,全市果业发展向高质量和现代化迈进。

稿件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记者:索宁

编辑:王娇

复审:张涛

终审:赵锐莉



编辑: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