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 渭南记忆—老物件里的旧时光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旧,是一个有味道的词,它是岁月的痕迹,更是心灵的记忆,它会让你遗忘,也会让你牵挂,会让你不屑一顾,也会让你魂牵梦绕。那在我们渭南市博物馆有这样一个展厅,陈列了百年间渭南民生的变迁之物,这些物件你是否还记得,家里是否还存放着,让我们一起感受时光的温度。

白驹过隙,用什么去铭记。那些远去的岁月,亦或是一张照片,写满了光阴的故事,突然有一天就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眼前。

80年代是计划经济时期,人们购买三大件电器“冰箱、电视、洗衣机”。80年代,始于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基础。但改革开放,打开了人们通向未来的信心。

那时候的日子很简单,生活很快乐。看到这些不由得将每位参观游客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年代。

时间再往回走,在70年代很少有人去买成衣。家家户户都自己做衣服,“的确良”已经是很高级而少见的衣料,比普通的棉布要贵几倍。看似平静的70年代,在后期终于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开始不断地在矛盾冲突中演绎着时尚的风采。

北京牌电视机、牡丹牌缝纫机、飞鸽牌自行车、金鸡牌闹钟等老物件极具时代特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时光再穿梭回辛亥革命废除封建帝制,创立民国。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社会风气,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里展现了渭南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变迁,展示百年渭南的重大事件、重要的发展与实践。展览分为四部分:东府风云——清末民国时期的渭南;山河巨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渭南;秦东春潮——改革开放之后的巨大成就;振羽腾飞——关中东部中心城市的崛起。各部分下设小节,相互支撑,既相互独立又完整统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渭南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新型工业城市,形成了新的工业格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这一时期渭南的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到了今天,渭南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百年以来,渭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百年沧桑——渭南记忆》展览面积有一千三百平方米,在这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却容纳了渭南社会百年的历史变迁,讲述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记录着历史文化信息,如同月光宝盒一样带我们时光倒流,也带我们穿越未来。这样的展览形式新颖,强调参与性、互动性,让市民亲历过往的生活场景,重温儿时的嬉戏欢歌。如果您感兴趣可以去那里看看,感知我们渭南人奋斗的历程。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编辑:甄磊

审核:赵琳

终审:梁博

编辑: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