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造字圣人”:不老仓圣 不朽传说

发布时间:2018-12-21 11:54:07

传说中仓颉藏字的石楼沟藏字楼

去过白水的人都知道,白水有四圣——造字的仓颉、酿酒的杜康、制陶的雷祥、造纸的蔡伦,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仓颉。汽车驶入白水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耸挺立的仓颉雕塑。就是这个“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的老者,几千年前于草昧洪荒之时、万物混沌之际,俯察万类,仰观天象,弃结绳而新创鸟虫之书,开启了华夏的千古文明,使人类迈向了一个新的纪元。

据《白水县志》记载:仓颉,复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任黄帝时史官。他“始作书契,以代结绳”,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他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荀子·解蔽》中记载到:“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许有很多人像仓颉一样致力于文字研究与创造的艰苦工作当中,只不过仓颉作书就如同后稷之于稼、夔之于乐一样名声最亮,功力最深,最为专业、系统。

而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就有着诸多的版本,其中广为流传于白水的说法是:仓颉生于今白水县北塬乡阳武村,曾任黄帝史官,掌管记录时事,他因结绳记事所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误了黄帝炎帝谈判大事,自感愧疚不安,于是辞官,游历天下,俯察天地万物,仰观日月星辰,之后返乡作书,历尽千辛万苦,神鬼阻挠,克服重重障碍,终成鸟虫文字。

文字初创,秘宣天地,幽震鬼神,破解了千古难题,其功赫赫,被黄帝赐姓“倉”,以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之意。仓颉鸟虫书成,便以此为基本,研考文字,归类整合,游历各地,垂世立教。后世子孙方才崇文尚贤,学文习字,华夏文明也由此拉开。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白水县史官镇境内就有个与之有关的村子,这个村子叫“贺粟村”。据当地人介绍,远古时代,仓颉创造了汉字,其功德感天动地,上天为表其功,便大降了一场谷子雨,当地村民们为了庆贺天降雨粟便将村子改名为“贺粟村”,白水也由此渊源在西汉景帝时被定名“粟邑县”。也因如此,二十四节气里便有了“谷雨”这个节气。

传说中的鸟迹书

在白水县史官镇境内有座仓颉庙,建于东汉延憙年间,庙宇面积虽不大,却是一座集庙、墓、碑、书、柏于一体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秋敬仲尼,万古钦仓颉”,每年谷雨时节,河北三乡(白水境内洛河以北的北塬乡、纵目乡、史官乡的旧时总称)的群众都会赶到这里参加庙会、祭拜上香、祈福禳灾,以求得仓颉的庇护和保佑。此等习俗虽经千年而不衰,形成古今文明的祭祀传统,谷雨庙会也成为数千年来百姓贺雨粟、祭仓颉的一种民间庆祝活动。

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河北三乡”的群众似乎早已把仓颉当成了一种文化图腾,他们不直呼仓颉,而是习惯尊称仓颉为“仓圣爷”。也就是从那一刻尊崇开始,千百年来,这一方土地便衍生出了好多关于尊贤敬圣的民间习俗——譬如敬惜字纸,甚至有的人家还习惯晚上睡觉头枕书籍,以求“滋养”文化;入学拜圣,每逢孩子上学,家人总喜欢带着孩子到仓颉庙为孩子祈福、以求取得好的成绩;求子祈福,有的人家几代单传,为延续自家香火,也虔诚地去往庙内上香求子……

如今,白水县城到处充盈着“仓颉”元素——仓颉公园、仓颉学校、仓颉路等等,即便运往全国各地的白水苹果上也被印上了仓颉字符。仓颉的后裔们,用他们各自的方式缅怀着字圣,以文祖之名安身立命、奋发图强。

仓颉文化研究会吴金谋会长告诉记者,仓颉传说申报成功后,下一步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整理散落在民间、收集在官方的仓颉传说故事,编纂出版《仓颉传说》系列故事,同时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保护修复仓颉庙内传说壁画,在仓颉传说遗址建亭立碑……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史王萍通讯员武连锋

编辑: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