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加工粉条

2014-12-24 10:15:23


     华山网讯(通讯员:李世居 田建荣)陕西大荔县段家镇红薯传统手工加工粉条很有名气,12月18日,记者来到到该镇有名的李家垣村,目睹了正在用传统方法加工红薯粉条子的一户人家。

一进大院,只见门房内用砖块临时垒砌的锅台,上面架着一口足有一米的大锅,前前后后共有10多个人参与加工粉条子,年岁大的成了主角,从事技术性强的搓揉粉团、漏粉、打捞等需要掌握火候的技术活,年轻的主要从事凉挂、拉运粉条子的活计,整个加工工序忙忙碌碌,忙而不乱。     

老把式们首先把红薯淀粉加温水搅拌成透明均匀的粉芡,然后将粉芡与湿淀粉混合搅拌成淀粉面团,接着把面团放入漏勺中,通过手背锤击面团,在重力挤压下使之成条状入锅糊化浮起成为粉条,再将糊化过的粉条捞起在冷水中进行漂洗,最后就是将粉条用竹杆挑起,晾晒冷冻一晚上,冷冻的粉条不变形、不粘连,等到第二天天气好有太阳时,把冻成冰块的粉条子凉嗮起来,经过一天太阳的暴晒,将冰块融化,水分晒干,待粉条干透后就可捆扎起来就算全部完工。

粉条的生产全部过程要经过打芡、搓揉和粉面、漏粉、捞粉、冷却、过夜冷冻、晾晒、捆扎等10多个工序,需两三天的时间才算大功告成。据村上的老人讲,这种传统工艺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再往可能就慢慢消失了。

虽说传统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因不含任何添加剂,光滑劲道,口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但现在能掌握这项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再加之传统工艺生产的粉条制作过程太过繁琐,劳动强度大,一般家户也不想在家做粉条,现在的加工都是自家种的红薯,只有聘请中老年人来忙个忙干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农家手工红薯粉条制作技艺也许将淡出人们的生活。而用这种办法加工粉条,却大大为当地红薯产业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李家垣村党支书给我们我们算了一笔账:当地每亩地产上6千斤左右的鲜红薯,若仅卖红薯,最好也就是三四千元,而加工粉条,每亩地红薯的产量可加工上千斤粉条,按当前市场的行情,也能卖个六七千元以上,再加上红薯加工后的渣子喂猪、喂养做饲料,也能为群众省了不少的钱,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编辑:华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