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绩卓著

2018-03-01 07:34:58 来源:渭南新闻网

奏响新时代秦东追赶超越最强音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记者程瑾 
  一次次有温度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一场场精心组织的“读书分享会”,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标杆故事…… 
  回眸过去一年,放眼秦东大地,宣传思想文化的力量,如静水深流,浸润百姓心田,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向上向善向好的精神动力,让这座城市焕发勃勃生机,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在外地人眼里,“绿色秦东”增添了“浪漫气质”,崭新多元的城市形象进一步彰显,渭南新形象正在树立。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实施理论武装深化工程、舆论引导提升工程、意识形态管理强化工程、核心价值观建设深耕工程、精神文明培育工程、文化文艺繁荣工程,各项工作展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评选中,我市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渭南·书享荟”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一等奖,“渭南标杆”百集微广播剧、“善行华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服务平台、蒲城秦腔现代剧社会价值再挖掘、合阳新媒体网络直播助力文化宣传等4个项目获创新奖二等奖,渭南市委中心组、华州区委中心组获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先进集体。我市传承弘扬优秀家规家训的做法在中宣部第一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培训班上作了经验交流,红色革命题材纪录片《渭华起义》荣登央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临渭大队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澄城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被中宣部评为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先进集体,我市乡村医生刘永生荣获“三秦楷模”荣誉称号。 
  这些亮点和荣誉,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渭南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支撑,也奏响了新时代秦东追赶超越最强音。 
  2017,我们同举“一面旗” 
  ——高举思想旗帜让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 

  2017年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 
  这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树起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焕发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同耀眼的火炬,照亮亿万中华儿女前行的道路。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提早谋划、精心组织,集中力量、集中声势进行了大力宣传。 
  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七进”活动,组建教育宣讲团、专家学者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等6个宣讲团,开展宣讲870余场,听众达27万余人;联合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研讨班5期,培训干部1200余名;开设“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等专题专栏,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夜校、文化长廊、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基层文化阵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了“渭南标杆带头学”“富平阿宫腔特色演”“华阴老腔创新唱”“白水百姓文艺演”“潼关群众志愿讲”等一批好做法,有力推动十九大精神在渭南落地生根。 
  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定出台市委《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规则>实施细则》《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年市委中心组学习12次。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紧紧抓在手中,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三个一”活动,此项做法获省委宣传部肯定。 
  此外,去年我市在全省首创的“渭南·书享荟”活动,通过线上微信群、公众号、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文字、视频或音频,线下书友们互动分享,让读书像春天的种子一样,深深播撒在干部群众心田。“渭南·书享荟”启动以来,先后在城市书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举办读书分享活动24场,线上线下参与书友达两万余人,爱读书、读好书、分享书的氛围更加浓厚,为渭南这座城市注入了书香之气、发展之力。 

2017,我们同擂“一只鼓” 
  ——牢牢把握舆论导向,为发展大局提供舆论支持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精神引领;越是逐梦的征程,越需要信仰的指引。 
  2017年,我市“三期叠加”阵痛持续加深,多重困难矛盾相互交织,改革转型任务日益繁重。同时,网络新媒体异军突起,外界关注持续增加,社会思潮不断激荡…… 
  面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多样化、复杂化的新趋势,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主动适应,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从推出新媒体产品勾勒美好未来的宏伟蓝图,到开设专版专栏梳理一年来的亮点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围绕省市中心工作,聚焦追赶超越,落实“五新”战略,对各县(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城镇建设、民生工程和其他亮点工作方面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新进展进行了全面报道,展示了全市上下加速转型升级,奋力追赶超越的生动局面。 
  围绕党的十九大、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三地一中心”建设、精准扶贫、“三变改革”、追赶超越等主题,成功举办“砥砺奋进的五年——渭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图片展”。印发《聚焦追赶超越、落实“五新”战略、加快建设“三地一中心”主题宣传活动方案》,制作《追赶超越看今朝》5集专题纪录片,多角度、多层面生动展现渭南人民实施“五新”战略、加快追赶超越的新变化和辉煌成就。 
  创新“脱贫攻坚”宣传工作。首创“新闻发布会+现场访谈”发布模式,“开在田间地头的新闻发布会”得到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和推广,全年举办“三地一中心”、脱贫攻坚等各类新闻发布会108场次,居全省地市之首。开展“讲党恩争脱贫评创业之星”活动,扶贫扶志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集中宣传报道脱贫攻坚重大先进典型,先后刊登《他就在身边从未走远》追记富平县原市容局局长陈勇武,《一份用生命完成的答卷》追记大荔县官池镇干部刘永强,《零落成泥香如故》追记合阳县扶贫办原综合股股长王亚平等稿件。向省委宣传部推荐澄城县冯原镇马村成夏娃、大荔县韦林镇仓东村李小宁、合阳县金峪镇皇甫庄村魏建锋为自主脱贫先进典型。 
  围绕“生态渭南”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开展“美丽中国梦·生态渭南行”活动,邀请国务院参事、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总顾问忽培元带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等6家中央媒体来渭调研采访,来访媒体集中报道了渭南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和关中水乡建设的新举措、新成就,对外树立了富裕美丽幸福新形象。同时,在渭南日报和渭南广播电视台开设了“铁腕治霾——渭南在行动”专栏,全面报道了我市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有力举措和典型经验。 
  做好对外宣传,构建树立渭南新形象。全年在中、省和境外媒体发稿4800余篇(条),再创历史新高,我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关中水乡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获中央媒体关注报道,柔性治水工作被新华社内参报道并获国家领导批示,各县(市、区)围绕精准扶贫、“三变改革”等重点工作,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紧扣转型升级主题,进一步做亮新闻宣传,唱响了渭南好声音,彰显了渭南新形象。 
  一篇篇新闻稿件,一幅幅摄影作品,一个个影像镜头……一年来,全市新闻舆论工作紧盯重大事件活动和关键时间节点,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资源,着力讲好渭南故事、传播渭南好声音,树立了渭南追赶超越、砥砺奋进的崭新形象。“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正以一系列新突破、新成效,向时代交出满意答卷,让攻坚时刻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2017,我们同唱“一首歌” 
  ———铸牢共同精神纽带奋进力量极大增强
 
  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不仅向往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向往个个“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2017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召开核心价值观“六进”工作推进会,举办全市深化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推进会和培训班,着眼“五个融入”,全力打造同抓共管、合力推进新局面。 
  我市“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屡获中省肯定,“传承弘扬优秀家规家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经验做法在中宣部2017年宣传教育工作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光明日报以《温暖的社区我的家》为题报道了我市的好做法。各县(市、区)突出特色,临渭区重点打造核心价值观“一街一园一小区”、白水县“唱村歌”“编村史”、华阴市常态化宣传教育以及大荔县开展“美丽大荔人”“最美庭院”系列评选等工作,进一步将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 
  这一年,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打动人心,“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温暖人心,“渭南标杆”品牌效应不断彰显。全年共评选年度标杆个人27名,年度标杆集体5个,“渭南标杆”百集微广播剧全部录制完成并陆续展播,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全市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3人获“陕西好人”称号。全市评选表彰道德模范27名,我市华州区教师李晓莉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这一年,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市发改委等10个集体或个人获得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荔、潼关、蒲城、白水4县获得“省级文明县城”提名资格。强力推动移风易俗,“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不断深化,大荔县推动农村新型殡仪改革和婚丧礼仪改革、合阳县“移风易俗·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澄城县推行农村婚丧嫁娶“十不准”规定、临渭区推广“一约四会”长效机制等工作,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受到群众好评。 
  如今放眼秦东,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在向往和追求讲文明、尊道德的生活,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明餐桌……这一个个贴着“文明”标签的“渭南品牌”,让市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充分释放,奏响了动人的和谐音符。 

2017,我们同走“一条路” 
  ——走文化惠民之路,谱写文化繁荣新篇章
 
  文化是城市的印记,经济发展因文化而活色生香。 
  2017年11月,著名演员张国立和歌手李玉刚现身华州区高塘镇,为北京电视台《非凡匠心Ⅱ》栏目录制华州皮影非遗专题节目,这意味着华州皮影继华阴老腔之后成为渭南的又一“文化品牌”。红色革命纪录片《渭华起义》荣登央视,秦腔现代戏《李仪祉》斩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奖”,《陕西古籍总目渭南分册》编纂出版,电影《老腔》成功首映。潼关县被授予“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和“陕西省散曲之乡”。 
  广泛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成功举办“华山之春2017渭南新年音乐会”、渭南百姓春节联欢晚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延讲》发表75周年、庆祝“沿黄公路”开通、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一系列文艺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志愿者管理服务模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等7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其中推广足球“体教结合”模式改革获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政府充分肯定。设立市级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精心编制《渭南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渭南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7项制度性文件,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赴深圳、杭州等地开展文化产业招商3次,推介项目80个,签约项目3个。将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8家,全年预计营业收入达到22.73亿元,同比增长27.62%,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文化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可以预见,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提升,积蓄千百年的“文化之魂”必将通过文化产业大面积落地生根,继而枝繁叶茂。 
  固信念之基,铸兴邦之魂,奏昂扬之歌,释改革之力,扬民族之气。 
  时间已经翻开崭新的一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我们已走进2018年。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新的壮阔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将谱写新的壮丽篇章,让攻坚时刻有更强劲、更持久的力量,让奋进路上有更坚定、更一致的步伐。

编辑: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