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大荔精准扶贫实打实 结对帮扶“一对一”

发布时间:2017-12-15 18:44:47

华山网记者 郭彦辰/图文今天(12月15日)上午,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大荔县羌白镇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召开,来自省市媒体的记者一起听取大荔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实地走访了解大荔县在精准脱贫路上实施的“手拉手、树志气、扶智力、一对一、只赚不赔”的党员干部帮扶模式。

大荔县县长翟玉宝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大荔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向现场媒体记者作通报。

大荔县地处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处,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全县辖15个镇、1个街道,272个行政村、26个社区,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该县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定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片区县,全县贫困村有11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085户64252人。2016年,全县44个贫困村32808人退出贫困行列。现有贫困户9439户31974人,年内拟实现60个贫困村退出18669人脱贫,截止目前,已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据大荔县县长翟玉宝介绍,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荔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瞄准“六个精准”,落实“八个一批”,下茬立势,精准发力,创新建立了“两天一例会”“双签五签八联签”等制度,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美丽产业、美丽乡村、美丽人民、危房改造“四个结合”,做到了帮扶包联全心全力、全方位、全到位,实现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创业就业四个全覆盖,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对一帮扶党员干部精准扶贫见成效


走进大荔县官池镇西阳扶贫产业园,占地580亩的蔬菜大棚,建起了当地村民脱贫的致富产业园。

“我今年66岁了,患有心梗,儿子本来在特警大队上班,因为我这个病需要人,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家照顾我,这一年光看病都得花几万元。”正在大棚中忙碌的尚开会告诉记者,自家属于因病致贫,村里帮扶工作开始后,帮助他在产业园建起4亩辣椒大棚,亩产达到4千多斤。

正在地里劳作的西阳村民们

“政府还帮我把屋里改造了一遍,解决了漏雨等问题,棚里种的辣子脆瓜都有村里帮着销售,家里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尚开会高兴地说,十分感谢政府和村里干部的帮扶,让他家也能“脱贫奔小康”了。

西阳村党支部书记朱建发向现场媒体记者介绍西阳村的扶贫包赔模式

据大荔县西阳村党支部书记朱建发介绍,2014年,村党支部从实际出发,在县扶贫办、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以辣椒为主的扶贫蔬菜产业园,采取“党支部+园区+贫困户”的扶贫包赔模式,由包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与村里贫困户结对子,成立“一对一”帮扶工作队,手把手向贫困户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并有村上成立的济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园区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贫困户不担任何风险,当辣椒出现销售低谷或者其他因素出现亏损时,亏损部分有帮扶干部承担。

目前,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11户贫困户外,其余44户贫困户已入驻园区,在党员干部的“一对一”帮扶指导下发展大棚产业。园区已建成标准化设施大棚580亩计710余棚、辣椒每年栽植两料,每棚产量在4千公斤左右,每亩蔬菜大棚年经济效益均在10000—13000元,除基本生产性投资每亩4000元外,每亩大棚年净收入6000–8000元,仅此一项可增加村人均纯收入1500元,实现了贫困户一年就可脱贫,两年就可达到致富的目标。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建成脱贫攻坚第一村


穿行在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民房,干净整洁的巷道,崭新的健身广场等,让人眼前一亮。

“我家有6亩地,因为缺乏技术,技术和产量都上不去。自从渭南师范学院脱贫帮扶队伍来了以后,针对我们这些贫困户聘请了专家来给我们教技术解难题,今年的冬枣不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比以前好了许多,还给免费提供了种枣树的农资化肥。”今年37岁的吴富森告诉记者,家里一共5口人,父亲有心脏病,母亲脑溢血,每年看病就要花去7、8万,孩子还要上学,生活十分困难。

龙门村修建的设施健身广场,让村民有了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村里为我们家申请了低保,还给安排了一个公益岗位,政府把父母看病的钱都报了,娃的学费也给免了。”去年,吴富森靠国家2万元的补贴,自付了2300元就盖起了新房,提起现在的生活,他连连感谢政府。

渭南师范学院驻村第一书记赵琦向现场媒体记者介绍龙门村脱贫攻坚的具体情况

渭南师范学院驻村第一书记赵琦告诉记者,几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与龙门村干部以党员示范促进精准脱贫,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扶贫思路,设立“党员干部示范棚(岗)”6个,成立党员科技扶贫小分队,引导广大党员争做致富帮扶先锋,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帮扶指导,先后举办了“龙门村农业产业中长期发展专家咨询会”,邀请全国著名冬枣专家吕平会教授到村产业种植户进行冬枣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全镇电子商务骨干培训班,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贫困户自身种植技能,科学发展,脱贫致富,为精准扶贫工作筑牢基层基础。龙门村于2016年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跻身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第一批脱贫的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攻坚第一村”。

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六大模式扶真贫


走进大荔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扶贫园区,只见一片片设施大棚一眼望不到边。

“我在园区里种了4棚冬枣,2棚蔬果,今年一年的毛收入就有17万。”正在园区务农的田进仓高兴地告诉记者。

今年59岁的田进仓谈起脱贫充满了信心,脸上充满了笑容

今年59岁的田进仓家有4口人,儿子13年被检查出患有尿毒症,为看病掏空了家底,最后更是借了近20万的外债。“我家里有8亩地,以前种瓜一年也就收入个2万多,不知啥时候才能还清这些债。”说起这几年的日子,田进仓语气里充满了唏嘘。

“园区建成后,我把8亩地流转出去,每亩一年有500元的收入,14年园区帮忙垫资我包了6个棚子,今年园区又给我免了一半的棚费,还找人给我提供技术支持,销售上面也不用我操心,今年光枣就卖了近10万元,我争取2年就把以前的债能还清。”田进仓告诉记者,儿子现在看病的钱政府全部给报了,园区还帮着他们二老交了农合和养老。田进仓说起现在,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告诉记者,这人心暖了,都多亏了政府和领导的关心。

据县扶贫办主任翟荔学介绍,新颖现代农业园区的前身为大荔县羌白远信果业专业合作社,园区2013年动工,2014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2016年大荔县羌白远信果业专业合作社与陕西省水务集团进行合作,注册成立了陕西省水务集团新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园区已流转土地1600余亩,已经完成一、二期项目建设,建成各类日光温室193座,无土栽培大棚3栋,主要种植花卉、冬枣、反季节瓜果蔬菜为主。智慧农业主要包括生产视频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目前参与园区种植的农民有152户,年用工15000余人次,产生经济效益2400万元。园区本着“共创、共赢、共享”的经营理念,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农超的“5加”经营管理模式发展,通过园区智能化的建设和经营理念的提升,形成以国企为主体,园区为载体,农民参与的创新型扶贫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脱贫攻坚的融合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园区+贫困户”、健康扶贫的“大荔模式”、教育扶贫等一整套脱贫攻坚的“大荔模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与丰富的经验,富裕了群众,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

大荔县县长翟玉宝表示, 大荔县将把脱真贫、真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创新机制,精准发力,坚决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编辑:郭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