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皮影戏进高校 让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017-10-27 16:47:13 来源:华山网

华山网讯(记者郭彦辰 实习记者姚玉林)今天(10月27日)下午,在“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皮影戏专场演出现场,来自华州、华阴、同州三地的皮影戏艺人用他们精彩的表演,让渭南师范学院的200余名师生感受到了渭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当天,首先登台演出的是被称为东方摇滚的华阴老腔,一首《关中古歌》拉开了整个演出的序幕,主唱并不是老腔传承人张喜民,而是一位女主唱。有人说,华阴老腔有了新的发展和传承。

华阴老腔《关中古歌》

“女娲娘娘补了天,剩块石头成华山……”,在场所有观众便沉浸在古朴粗犷的唱腔中,耳畔余音缭绕。据悉,“老腔”是皮影戏的一种。它是由华阴皮影戏在表演时去掉了台子、"亮子"后,表演者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发展后的一种表演。流传千年的老腔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老艺术家们手下的皮影人物动作细腻逼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盛宴

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是汉族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因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来自华县宏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皮影艺人们表演的皮影戏《芭蕾舞 白毛女》,令现场师生们眼前一亮。“传统皮影的脚动不起来,现在模拟真人给它装上更多的活动关节,真人能完成的动作,皮影全部能完成,这就是一个创新。”在薛宏权的皮影剧场里,让皮影喜儿跳起了芭蕾。

《芭蕾舞白毛女》用皮影的形式表现芭蕾舞的技巧,剧中喜儿准备过年,翩翩起舞,在“北风吹”的乐曲声中喜气洋洋的跳起了欢快舞蹈,祈求新年的幸福平安。

以同州皮影戏、碗碗腔皮影为代表的《刀劈韩天化》、《卖杂货》等剧目,皮影人物一飞一落、一蹦一跳惟妙惟肖,动作细腻逼真,并且创新使用了音响、灯光等技术,将传统艺术以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获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而且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此次活动旨在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保护和传承好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丝路风》大漠、驼队、飞天、长绸,用皮影的形式将一幅美轮美奂的“丝路风情”展现给观众。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尤以陕西华县皮影最为有名,2006年6月,华县皮影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3月“华县皮影制作工艺”又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次活动由渭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渭南市教育局、共青团渭南市委主办,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师范学院团委承办,渭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渭南市皮影协会承办。

编辑:郭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