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网

临渭区交斜镇有个“抗日烈士纪念碑”

发布时间:2016-12-15 09:35:14

在渭南市临渭区交斜镇政府院子里,有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两层办公楼的后面。它和境内的来化塔,是该镇最有名的历史文化景点,也是交斜镇仅有的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当地老人都回忆说,在他们很小的时候,这个碑就一直立在街道上,具体位置就是现在街道北侧邮电所位置。老人说,过去老的国道是穿过街道的,1997年前后,国道要拓宽,就把碑迁到了镇政府的后院。

  纪念碑的样子很简朴,砖砌碑楼高约3米,宽约1.5米。碑楼中间镶嵌着一块高2米,宽0.9米的石碑。石碑为圆首,方座。碑首为双凤朝阳图案,上刻“胜利”二字。碑文仍清暾可辨,上款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七七抗战建国二周年”字样,中题“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隶书大字,下款“陆军第一军第一百六十七师师长赵锡光、副师长熊克念率全体官兵”。可以看出,此碑应该是1939年所立,距今已有七十六年。

新出版的《渭南市临渭区志》上,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被录入第二章文物古迹第五节革命旧址中。区志对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介绍是这样的:“位于交斜镇政府院内。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养伤部队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将士而建立。195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别无其他文字介绍。

  碑文记载的副师长熊克念已经无法考证,现网络上的军人熊克念与此熊克念也不能推断为同一人;

经多方查证,碑文上的第一百六十七师师长赵锡光,实为一员大名鼎鼎的虎将。赵锡光为云南保山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过北伐战争,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时调任第一百六十七师( 辖三团) 中将师长。

随着战局的变化,何应钦把新组建的第一百六十七师暂划归胡宗南指挥,当时胡宗南因赵不是亲信而当面拒绝,后经何推荐才勉强接受。不久,胡宗南的十四兵团战败,胡为保存自己,命令赵部必须在鹦鹉关死守掩护24小时才能撤退。赵锡光在坚守了24小时后,又与日军激战了一昼夜才开始撤退追赶胡宗南的大部队。两天后,追赶上胡宗南的大部队时,胡大吃一惊,他本以为赵部早已被日军消灭,撤退的第二天即上报新编一百六十七师已全军覆没。胡宗南这才让赵部随他一起到陕西关中整训、休养。资料还显示,赵在整训的同时兼负陕东河防任务,使日军不敢从河南经潼关侵入大西北。

另据《党史纵览》介绍,1939年初,陶峙岳任国民党军第一军军长时,一六七师调归第一军建制,赵锡光由此成为陶峙岳将军的老部下和挚友。据此,可以确定,交斜镇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应该为赵锡光率部在陕西休整、驻防期间所立。

据了解,此碑应该是陕西境内较早出现的国军抗战纪念碑。目前,在陕西还没有发现比此碑建立时间更早的抗战纪念碑。正如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所说,像交斜镇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这样,历经经七十余年的风雨剥蚀,仍保存完好的,并不多见。

编辑:马艾莉

0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登陆(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