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冯原镇:团结村“韭菜”书记刘永军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三月韭,香破口”冯原镇团结村百亩韭菜园开棚啦!

壶梯山下,孔走河边,远离闹市喧嚣,也远离尘染。这儿有属于你的120亩韭菜园子。

关心家里菜篮子,便是热爱了生活,珍视了生命。

来桌韭菜宴好了,既展现厨艺又增强体质:韭菜炒蛋、韭菜饺子、韭菜包子、凉拌韭菜、韭菜煎饼……

“绿领”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韭菜园只生产“良心菜”。

绿色——餐桌上的健康色,挑动你味蕾,安抚你内心。

摘下口罩,我用一抹绿色予您盘中的完美呈现……

这是冯原镇团结村第一书记刘永军和镇包村干部成宏斌为村上扶贫产业园农产品“韭菜”编写的一段广告语。微信圈广告一经发出,村上10座大棚韭菜几天内销售一空。

群众亲切地称他为“韭菜”书记。

2015年7月,刚过40岁生日的刘永军服从组织安排,到地处县城西北70里外的团结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团结村,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塬半沟坡地带,是一个严重缺水的贫困村。全村452户1669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1户469人。村里没有统一规划,产业多而杂、小而弱,大多以玉米、花椒为主,村民人均纯收入仅3000多元。

第一次伫立村头的情景,他永生难忘:道路坑洼不平,门前粪堆、柴垛乱放,村里很难见到年轻人,听说都外出打工了。

为了尽快摸清村里的情况,初来几天,刘永军马不停蹄的走东家进西家,农家小院、田间地头、门前树下,到处都留下了他匆忙的身影。不到一个月,团结村贫困户的冷暖疾苦都装在了刘永军的心里!

摸清了底子,怎么精准施策?他排出了一个长长的民情单子,挂图作战,逐个销号。

贫困户郭俊因患十二指肠癌花去手术费20万元,但是合疗报销后不小心把票据弄丢了,难以申请民政救助。他得知情况后,马上开车跑渭南、进县城,为其补办票据,并到民政局申请救助款,把争取到的1万多元亲自交到郭大伯手里。

40多岁的景某有智障残疾,因对相关政策不了解,没有办理残疾证,家庭十分困难。他联系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帮助办妥了残疾证。每月有50多元的救助,加上享受有低保政策,景某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曹忠芳妻子骨折,儿子在西安看病,孙子在10里外的镇小学就读,生活十分艰难,他协调各方,将其纳入贫困户,享受了医疗、教育等政策。

曹根仓患狼疮肾炎,他动员单位同事捐款4000元,鼓励其坚强生活。

驻村的日子是极为艰苦的,也是感动人心的。贫困户有难处了都愿意给他说,刘永军总是想尽千方百计给予解决。两年多的驻村蹲点,他先后为2名患有慢性病的村民办理了特殊门诊,为5名残疾对象办理了残疾证,为5户实施了危房改造,为17户办理了48万元的贴息贷款……

摘穷帽、拔穷根,并非容易事。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刘永军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有路数”的第一书记,当好村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水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没有水靠天吃饭,步步维艰。团结村村西有一条孔走河,千百年来自北向南缓缓流淌。与地面落差270米,遇到天旱,村民只能“望水兴叹”!刘永军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把水引上来!

刘永军说干就干,会同村党总支部书记,经常跑县上、镇上,终于项目拿了下来。投入260余万元,修建了滚水坝、蓄水池,全村四千多亩耕地一下子都变成水浇地了,群众脱贫也有了盼头。

有了村民的的信任,刘永军逐步拉开了自己的脱贫攻势:召开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宣传县上的补助政策,引导种植苹果、花椒、黄花菜,养殖猪牛羊等,加快产业转型;把符合残疾、低保或者能提档升级的情况汇总起来,统一办理,让贫困户对“八个一批”政策应享尽享;自己摊车管饭,组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多次外出学习,探索“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全镇率先建起120亩的拱棚韭菜扶贫产业园;邀请县农技专家对长期种植玉米地进行倒茬指导,联系县劳务局每年举办果树栽种、畜禽养殖、家政服务等培训,累计培训人次 300 人,取得合格证150人;积极注册合作社,引领村上开展“三变”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除此之外,他还联系单位为村部安装LED屏和无线电广播,购买清运车两台、打草机、10台三轮车、500个垃圾桶,争取项目为村上铺设巷道3.5公里、田间暗管1千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种经济林面积增加800余亩,生猪存栏增加2000头。全村104户387人摆脱贫困,精准扶贫的“团结样板”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肯定。刘永军连续多年被县上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奔波在扶贫路上,刘永军的脚下虎虎生风。他要用自己用平凡而扎实的工作让每一位村民都脱贫致富,守望着这片热土迈入小康的幸福大道!(记者:罗娜  通讯员:李钰琳)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唐蓉

初审:唐红萍  扁育良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