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产业脱贫中焕发新活力

2020-03-23 17:48:48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记者:邓向博)韩城市芝川镇爱帖村栽植大黄杏已有上百年历史了,但是,在过去,杏农并没从种植大黄杏中尝到的甜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大黄杏产业焕发活力,真正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连日来,随着气温的回升,韩城市芝川镇爱帖村的500亩杏花竞相开放,杏林里一树树、满枝丫的杏花,在春风的吹佛下,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晌午时分,刘稳太就来到自家的果园里,查看今年的开花情况,喜悦的心情全写在脸上。

韩城市芝川镇爱帖村 村民 刘稳太:这两天天气好,我到地里看一下,今年杏树长势不错,我一共六亩多地,估计今年跟去年差不多,也能卖三四万元。

看着满脸笑意的刘稳太,你绝对想不到,种了三十年大黄杏的他,家里以前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样一种产业,为何过去让他的生活贫困,而现在却依靠这种产业迅速脱贫了呢?

韩城市芝川镇爱帖村 党支部书记 刘仓槐:过去是在深沟里面种植,但是交通不便,村民都是用担子筐子从沟里面往塬上担。

爱帖村种植大黄杏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不过,过去村民只是把这种产业作为家里收入的补贴,都栽种在沟里贫瘠的土地上,管理上也不重视,能收多少收多少。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爱帖村两委就想在这个有着种植历史的产业上做做文章,鼓励村民把杏树就栽到龙亭塬上,这里挨着108国道,交通便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这些都成为大黄杏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种出大黄杏皮薄肉厚,香甜多汁,果肉细腻。

果品品质好了就一定好卖吗?作为村上的贫困户,刘稳太感觉并不是那么回事。作为脱贫产业,一家人的生活就指望这6亩杏。但想起前几年卖杏时的情形,老刘一脸苦涩。

韩城市芝川镇爱帖村 村民 刘稳太:前些年都是搭着客车到韩城卖,那时候也没有人收。倒的比卖得多,一年能卖几千元。

老刘介绍说,由于杏的周期短不耐储藏,采摘期也就十来天时间,所以每到收获时节,他每天起早贪黑,提着笼搭客车往返于韩城与村子之间。就这还有相当一部分杏会烂到地里。其他种植户和老刘一样,对老祖宗留下的这个产业有着同样的无奈,都是二三十年的老杏园了,伐了又觉得可惜,继续留着忙活了一年有的时候甚至保不住本。

针对大黄杏销售情况,镇上村上每年都会通过媒体、微信、网络宣传。目前销售价格还不错,爱帖村的大黄杏不仅热销当地市场,而且卖到了省外。

韩城市芝川镇爱帖村 村民 刘稳太:现在杏也不愁卖,好卖得很,一斤要卖四五块钱。客商到村里来,有时候就没货了。

韩城市芝川镇爱帖村 党支部书记 刘仓槐:销往北京,深圳,广州等大城市。

销路问题解决了,镇村两级又把目光苗准到提高的大黄杏的综合收益上。当然这就要提高大黄杏商品率,在大黄杏生长的关键时期,镇上村上还会邀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商品率提高了,也就意味着落果越来越少。

韩城市芝川镇爱帖村 村支书 刘仓槐:过去这个大黄杏除过商品以外,其他落果都落在地里面,通过村上和有关部门联系,现在张家口的一家企业,每年在这里把所有的落果全部收走,落果一斤五六毛钱左右。

商品率提高了,落果也能卖钱了,客商主动上门,果农们也不用为运输问题而担心了,爱帖村大黄杏的种植收益也从每亩不到1000元,增加到四五千元。靠着种杏,刘稳太师傅脱了贫。这么大大变化,对于像老刘这样,种了几十年杏的果农,以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靠着这项老祖宗留下的产业,村上10户贫户中有6户实现了脱贫。这两年村上又新发展大黄杏40多亩。

韩城市芝川镇爱帖村 村支书 刘仓槐:今后我们把这一项产业要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让我们爱帖村的大黄杏卖得更好,走得更远。在脱贫攻坚后,成为让村民持续增收的产业。

提升了品质、打通了销路,爱帖村百年老产业成为村民实现增收致富的好产业,但爱帖村人还不满足。爱帖村村支书刘仓槐告诉我们,下一步村上将“爱帖大黄杏”要打造成品牌产品,让这一特色产业带动致富增收的能力更强。我们相信在政府产业富民政策的支持下,爱帖村的大黄杏产业一定会一路向好。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唐蓉

初审:唐红萍  扁育良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