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第二届最美职业农民候选人事迹展播 | 草编巧娘 巧手闯天下

2018-09-14 19:09:00 来源:农家四季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职业农民相信您并不陌生,她就是咱们渭南市的非遗草编技艺传承人,几片玉米皮几根麦秆在她的手里可以有百般变化,现在成为了职业农民的她也更加意识到创新对于传统手艺的重要性。

300多户贫困户2000余人的就业问题,部分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达到了万元。20多年的草编生涯,似乎已经占据了她生活的大部分时光,从最开始的简单的编织帽子、草垫、手提篮、十二生肖、各种挂件、摆件到后来制作草鞋、拖鞋,陈春苗觉得只要精心制作总能赢得市场的认可,但就在她接到的一个山东烟台的草编手提包订单后,让她犯了难,因为客户给的图样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

陈春苗 临渭区桥南镇堦子村 职业农民:怎样编从不给你说,你们自己生产看你们的实力和能力,因为我们经常做的都是三股辫,要求要达到人家的七股辫,宽窄4公分,薄厚都要一样,开始问题就出现在不匀称,宽窄不够,薄厚不够,打不了头。

这次的订单客户并没有限定数量,能做出来多少他们就要多少,这对于陈春苗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陈春苗从网上搜集编制方法、叫来村里的编织能手一起研究,就这样编了拆、拆了编反反复复七八十遍,十几天以后他们终于研究出了七股辫怎样才能编的精致美观又符合要求。没有编织方法、没有编织样品,一切都得自己琢磨。从这以后她意识到传统的编织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要创新,要改变,只有自己不断创新才有足够的实力迎接市场的瞬息万变。

陈春苗 临渭区桥南镇堦子村 职业农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像娃娃们就喜欢娃娃们的东西,像中年人就喜欢中年人的东西老年人就喜欢老年人的东西,所以说不停的要创要改。

陈春苗从来都不错过任何一个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探索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给她的创新产品寻找灵感。搜集大家的意见,只要能想到的东西,陈春苗都会尝试去编织。

陈春苗 临渭区桥南镇堦子村 职业农民:陈老师你能不能给我做个我想要的东西,杯套,茶杯的杯套,我说那行没问题我给你试着做,就慢慢就琢磨出来,玉米皮可以做成字,人家给你一个样品你要把那个字要编上去,图案要怎样编,咋样把它设计出来以后看起来顺眼,都是自己在琢磨,一遍又一遍再拆再编。

通过创新,现在陈春苗的巧娘草编合作社创作出来的新产品还不少,带花样的草帽,茶杯垫、坐垫、花瓶都加上了新的图样,各种手提或者储物的大大小小的篮子,还新增加了婴儿摇篮、宠物窝都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每年出口新加坡的婴儿摇篮就可以达成60万到100万不等的订单,每年的营业额也有300多万。而对于创新草编工艺,陈春苗从来也没停下脚步,每次研究出来一个新的作品,她总会拿捏在手里仔细研究改进。

陈春苗 临渭区桥南镇堦子村 职业农民:把我编的东西拿上不停的在看,哪块还有问题,要改正,不停地横着放斜着放,远看近看,这就是我的感觉,就不知道累。

现在她的巧娘草编合作社不仅在不断的培训桥南镇16个自然村、东西两塬部分村子的有草编爱好和意愿的留守妇女,还培养出了很多和她一样的草编能手。

王秋爱 临渭区桥南镇花园村 村民:做了四五年了,平时我们在家里把钱也挣了,一年就是一千多元,只要外地有订单培训,给人家培训一次培训下来就是一千多元。

这又是做草编工艺品赚钱、又是去给众多爱好者培训当老师赚钱,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能走出家门给别人交技艺,这也是陈春苗最初的想法,让这项技艺惠及乡邻、姐妹,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接下来陈春苗还有很多的想法需要一一实施,而下一步就是从标准化分类化的生产车间开始。

陈春苗 临渭区桥南镇堦子村 职业农民:在桥南小区做了一个大的厂房,就能就业更多不同的留守妇女,有了固定的厂房,流水线作业,有中档高档产品、有研发部门,再加上咱的土织布做起来。

普通的玉米皮小麦杆在陈大姐和社员们的手里被不断的创新制作,那我们也希望陈春苗能够在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带领大家创出草编致富的新天地。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农家四季》栏目

编辑:唐蓉

初审:王杰

审核:王艳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