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渭南市第二届最美职业农民候选人事迹展播 | 反托管减风险 家门口多挣钱

发布时间:2018-09-12 19:59:06

(记者 白娇)在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下,职业农民也不断地创新农业生产机制,使得生产关系不断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白水县杜康镇和家卓村,贫困户石贵荣就是当地合作社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后的受益者。

见到石贵荣时,他正和老伴一起送孙子上村里的幼儿园。说起他的贫困家庭,老两口同时抹起了眼泪。原来,石贵荣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儿子遭遇精神残疾,老两口所有的依赖都落到了他们唯一的女儿身上。老两口与女儿一家人相互依赖, 女儿的第二个孩子八个月大时就送到了这里。这个小孙子几乎承担了他们所有的快乐。令石贵荣感到自豪的是这个宝贝孙子的经济上的花销,他都靠劳动承担了。

石贵荣的妻子:他一天就是在农场(打工)给一点钱,生活费啥,我就是把这娃精心的带。

老两口说的农场是本村人王振华2015年成立合作社时,承包的200亩苹果园。王振华在县城开一家装修公司,前几年他就感觉到农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王振华:这几年刚好,国家扶持农业这一块以后,想把咱白水的苹果做的更好。

这块200亩的土地,位置在村上最不起眼的地方。地势高低不平,交通也不是很便利。原本都是农民用来种玉米的。但是,在王振华看来,没有污染,海拔位置高,正是苹果的优生区。王振华把它分成40个小部分,每部分5亩果园,雇佣一个农民来看管。石贵荣就是在这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石贵荣:打工等于说是,每天就是给100元,一年就是(工作)不到200天,也是给我增加了收入。

今年已经是石贵荣第三年在这里工作,每年能挣两万元左右,而且,他学到了先进的果园管理技术,回家后还不耽搁他管理自己家的果园,一年下来他收入可观。年龄大了,在外边打工已经很难找到活干。王振华的果园无疑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挣钱机会。

石贵荣:我感觉到也很满足,孙子花钱了,咱自己花钱了也不用向儿女伸手。

对于村里的老人来说,照顾孙子已经是最快乐的事,同时也是最大的日常经济负担。和石贵荣一样,在家看孙子的还有王景勤。他不但在王振华的果园干活挣工资,还有另外一份收入。

王景勤:我原来还有四五亩地,我流转给了振华,这一亩地一年还给500元。不是这农业合作社,现在我们农村这地租出去一年挣7、80块钱,最多100块钱。这地租出去,也租了个好价钱,自己闲余时间打工也有了好的收入,很好很好。

其他的土地流转方式,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合作社就进行统一管理,农民只需要按照技术员的要求,学习技术进行日常管理就行。但是,王振华的模式到此还没有结束。

王振华:在我们用工过程中,会出现好多事,(因为工人)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

那如何才能增强农民的责任心,共同把果园管好呢?王振华觉得应该让农民获得主人翁的地位,也就是把果园反托管给农民。

王振华:挂果了以后给农民是按市场价的一半,计农民工的工资。

不但农民务工有工资,还有苹果卖了以后的分红。这就是王振华的工资加提成的模式。提成的部分,要根据农民经管的果园种出的果子的品质来计算,也就是商品果的收入合作社和农民各分一半。

王振华:能保证他们的基本工资,苹果收益好的时候,他们随后能更多的分成,能做到多劳多得,谁责任心强,谁挣的钱更多。

这种模式下,虽然果园的风险大部分落在了合作社身上。但是,这也有利于合作社专注技术,专注风险把控。

王振华:根据天气的变化,还有各方面的因素,随时会做到防护的措施,这样子也就是降低我们合作社在平时管理中的风险问题。

今年是王振华的苹果第一年挂果,新的果园,新的树形和品种,新的管理技术,新的种植模式。他对此信心满满,从他的决心中可以看出,他热爱农业,也会将农业当作事业,一直做下去。

王振华:职业农民就是要懂技术,通过学习以后,回来带领大家,都能把苹果园管好。

从农民眼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这种模式的认可,同时也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幸福感。对于农民来说,他们需要有好的机制和能人,来带动他们。这就是职业农民的最基本的作用所在。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农家四季》栏目

编辑:唐蓉

初审:王杰

审核:王艳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