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渭南市第二届最美职业农民候选人事迹展播 |从严到细创出的千万斤订单

发布时间:2018-09-03 21:15:25

(记者 显辉)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职业农民是大荔县羌白镇的张全喜大哥,他最近为销售冬枣是忙的不可开交,据说今年他合作社的单子有望突破一千万斤大关,那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张大哥说既然我们来采访必须忙里抽空先带我们去他的新禧农场转转品尝下最新鲜的冬枣。

记者:张大哥,我来你地里吃你枣了。

张全喜:刚采了两个你尝一下

记者:看着真不错,吃着脆甜皮薄,口感不错,枣为啥种的这么好,枣采摘后树叶也特别绿。

张全喜:这个我可是从严管理,各方面都毕业精细化。

原来严格细致就是张大哥的务枣法宝,到底是多么严多么细咱先看看人家这对土壤的要求。

张全喜:主要检测它的有机质,像氮磷钾的含量,微量元素等等,把这些全部监测出来,如果这里缺乏有机质,就用农家肥有机肥调理土壤。

这不就是给土壤体检嘛,缺啥补啥。土壤乃枣树生长之根本啊,管好土壤这生长环境也不能马虎,大棚内较宽的行距便于小型机械作业,而大棚的温度湿度也是用这个可以联通手机的只能设备进行控制,让棚内小气候在精准的管理下能保持平衡。

记者:在张大哥的园子他管理的要求也是特别严格,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冬枣每个阶段生长管理要点都是非常详细的标注了出来。

张全喜:比如在花期我们不使用农药,早期摘心主要是靠人工去管理,不用农药激素去控,这个是禁止的,我们全部用人工去控梢,主要使我们产品达到绿色。

不管是从土壤、枣树生长环境还有枣树每个阶段的管理在新禧家庭农场处处可以感受到。说到这从严到细的管理理念则要说到张大哥刚开始种冬枣,2010年看着冬枣良好的市场前景带着所有的积蓄回乡创业,投入四十万建起了4坐钢架大棚,谁料想竟遭遇大荔县三十年不遇的一场大风,随后进行生产自救保住五亩冬枣,为了能尽量挽回损失张全喜是呕心沥血精心管理让冬枣提早上了市。

张全喜:在这种情况我想起都激动,当时管理特别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这两个棚对我回报特别大,客商当时看了就不走了,当时就要订。

就在当时客商给出了31块的高价全部收购,五亩地让张全喜收入了三十多万,让他看到冬枣在严格精细化管理下是可以有高效益的,2014正式建立大荔新禧家庭农场并参与职业农民培训更坚定了从严到细的科学管理方式,先后承包流转土地235亩扩大种植规模并制定科学详细的生产规范,按照绿色无公害方向生产冬枣并取得认证。

记者: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张大哥家冬枣收购中心,我们看到周围的工人在分拣包装新鲜采摘的冬枣,而张大哥加冬枣种植到销售都有严格要求

张全喜:果形要好,采摘要达到点红片红,果汁要细,禁止用膨大催红,发现据收,收购要皮薄脆甜,糖度到27、28以上。

村民:这边要求严格点,价格高点,我们都是按照合作社规程,人家要求严,品质高,我们才不愁卖

张全喜:今年和新农贸签订了800万斤,往常都是600万斤左右,今年就这一家八百万斤我还给别的市场供应商,预计可以销售一千三百万斤。

从地头到市场张全喜深知品质的重要性,对于品质的严格也从未放松过,而正是因为严格的把关也为他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张全喜:我们现在谈的有出口的单子,出口的标准要更加提高。我们把每个农户的枣要采样,到农检中心进行检测,为啥严格要求就是要提高品质,达到国外要求,这样我们收益也能提高,农民的收益也能提高,每斤可以多卖两三块,一亩地多收入三到五千块。

张全喜说正计划建冷库也在申请有关项目,这样也会让冬枣货架期更长,效益也将进一步提升。不管怎么样能有市场一切在于张全喜对于果子品质把关的严格,正是如此他在获得口碑的同时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农家四季》栏目

编辑:唐蓉

初审:王杰

审核:王艳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