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年味浓:过年把面发 馒头做出“花”

2018-02-27 16:12:05 来源:农家四季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有句俗话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可是最近几天农民朋友已经开始蒸馒头了,也寓意新的一年生活蒸蒸日上,来年发大财。这不,临渭区丰原镇的农民记者丁百林师傅就给我们打来电话邀请我们去他们三联村,据说有一户人家正在蒸馒头和包子呢!
临渭区丰原镇三联村村民 左淑琴:包子熟了,吃!吃包子!

正在闲聊的大伙都聚集了过来,大家吃的是津津有味。

农民记者 丁柏林:小白,这包子好吃不好吃?

记者:嗯,好吃,你看我吃的是油包子。

农民记者 丁柏林:小白你不知道这种包子在过去,我们根本吃不到,我们这个村庄在解放前是个多灾多难的部落。

在那个资源极其匮乏的年代,准备食物是防止来年要经历的饥荒,同时也是为了让外出打工的家人带在身上,以免饿肚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过年的小吃也一样,渐渐便有了现在的花馍、各种油炸小吃等等。左淑琴的儿媳 闵娟:每年基本上就是年前都把这个炸好,有时候也是来了客人以后才开始炸。根据自己家时间,有的人(腊月)26、27、28这几天开始发面蒸馍。

记者:大妈,我看你俩忙活着呢?左淑琴:我们做些娃娃馍。

记者:我看这还有工具呢,有枣还有豆子。

左淑琴:豆子是做眼睛啥的。

记者:好像这边人都会蒸这个花馍。

左淑琴:嗯,都会蒸。我跟我婆、妈学的,这就是这样,再年纪一大,儿媳妇都不会做这个。

尽管习俗、风味各有不同,但它们的本质和寓意却从没变过──希望来年的生活能够“红红火火”。左大妈的家人今天也聚在一起,这不就图个热闹开心,她也准备再多蒸一些花馍。左淑琴:年上老是蒸四锅馍,三锅馍。

记者:那得准备多少面啊?

左淑琴:反正起码得两袋子。

左大妈说,蒸馒头的前一天晚上就要发面,她发面时用的是之前蒸馒头留下的一块酵面,要说蒸馒头绝对是农村过年必备的年味,还能做成各种造型。记者:这个老虎头做出来了。

左淑琴:老虎头出来了。

记者:呀!真好看!

左淑琴:老虎头出来了是不是,要把这再修的一剪。

如今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馒头想吃就能吃到,但更多的是每逢喜事蒸些花馍,既可以招待亲朋,也是送礼的不二选择。

听农民记者丁师傅说,现在他们三联村七组有30多户,有不少都是在外工作的老板、公职人员,80%的孩子都进城上学了,有少一半还在城里买了房,村上的小车也差不多26、7辆。农民记者 丁柏林:我们这个村庄现在发展的确实可以,党的政策好,惠民政策确实给我们带来福利。

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不为热闹,不为鞭炮,只为了过年时候能解解馋。而在农村过年总是年味十足,在距春节的前半个多月大伙儿就开始张罗,邀邻居一起开油锅炸年食,走完这家再到其他家去帮忙。左淑琴:她是我连墙邻家。

记者:邻居都过来帮忙了。

左淑琴:我们这都在一起合着呢。

左淑琴的儿子 罗晓鹏:现在是经常吃,但是过年这个是必吃。

然而真正让人留念的,何止是这些年味,更多的也许是一家子围坐在一起,为全新一年准备的开心和兴奋。

左淑琴的儿子 罗晓鹏:除了过年平时这样子能团聚到一块儿的机会很少很少,吃爸妈做的家乡味感觉到其乐融融。

左淑琴的老伴 罗土改:(希望)孩子们都好好学习,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左淑琴:娃都开的车,平平安安的,开慢些,在单位上高高兴兴的,把事认真干。

祝福左大妈一家能够幸福、平安!而这热气腾腾的花馍也正是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蒸蒸日上,在此也祝福所有的老乡们新年快乐!

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