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文化渭南】明清古村——蒲城山西村

发布时间:2018-12-07 16:54:46

山西村遍布全国各地,著名宋代诗人陆游曾写过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中的又一村指的是南方的山西村。其实,在我们渭北平原上,也有一个别具特色的山西村。下面就走进蒲城县椿林镇,感受这座保持着明清风貌的古村—山西村。

在蒲城县东北约10公里的金粟山下,有这样一个保持着明清风貌的村庄——山西村,古村北靠唐玄宗泰陵,西面百米处便是著名的高力士墓,随着高力士墓的发掘,各地游客的纷至沓来,山西村才打破了昔日的宁静,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吸引了越来越多游人的目光,其独特古朴的村貌也引起了一些人们的关注。

山西村是一处有着明清时期城墙的方形村落,城墙东西长217米,南北长144米,由内部土坯夯实,外加青砖筑成的,底部宽度达到了4米,顶部宽约2.5米。据当地居民介绍,早先城墙楼梯完好,行人可以随意上下城楼,上面还有一米高的护墙垛口,城墙的四个角都建有角楼,以供古代时甲兵打更巡逻之用。

进入村口往东继续前行,一处西城门豁然出现在眼前,门楣上方正中嵌有一块黑色碑石,上书“三槐并茂”隶体红色四个字,旁注“大清咸丰元年重修”字样,使我们隐约之中回到了明代年间,看到山西王氏跟随全国民族大迁移的步伐来陕西蒲城落户定居的时刻场景。

从山西迁移过来的王姓所有族人都居住在这个小城堡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世代生息,勤劳耕作,建起了自己饶有特色的古韵风土家园,也称之为山西村城堡,在过去,此城堡虽小比不上历代的大城池,但却也城防完备,功能设施一应俱全。

山西村城堡的正门为西城门,修建的比较精致,城门洞深约6米,东城门较西城门尺寸小一些,门洞里原有两道门,安装门的青石门礅、门柱洞、门杠插孔依然保存完好。山西村城墙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再加上战争或人为毁坏,已有部分坍塌,后经当地政府和在此生活的王氏家族人共同有效保护下,大部分保存了下来,城东面和北面的土坯城墙保存完好,城墙上的阙楼遗迹还依旧屹立尚存,护城河早已干枯,但河槽痕迹清晰可见,似乎向世人诉说着古村的辉煌和过往。

穿越城门便来到城堡内,城堡内共有30多户居民,分南北两排居住,游客们漫步在城堡街道,似乎追忆着过去的千变万化,或停或看,一处处传统具有城堡建筑布局的房屋,一个个悠久的古物件,随时呈现眼帘,令人惊叹,家家户户门前保留的雕刻精美图案的上马石静卧原地,似乎还在显现自己的用处,拴马庄还是那么挺拔威严,上面的石刻像造型不一,栩栩如生,刻有花纹的门礅石三三二二的摆在门前,农闲时刻则继续发挥着它以往的作用,供城堡里的乡亲们随时随处都可以就座,不仅如此,村里随处可见的喂马石槽、柱顶石等石制品,都以它们高龄的年岁还原着古城堡内发生的每一件事。

山西村的姓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相邻县市区迁移过来的散姓,另一部分,也是最主要部分是山西村建立之初的本家王姓,占全村约为80%以上。在过去,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一宗族一般都有供奉祖先的宗词,也叫祠堂,山西村的王氏家族也不例外,在距离城堡西五十米处,就坐落着王家祠堂,虽没有华丽建筑外表,但却是内涵丰富,历经史载,进去参观让我们感受颇深,它是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

王家祠堂内供有祖先的牌位,不论过去和现在,每到特定节日,宗祠除了集会和祭祖外,还要解决家族内的纠纷,举办家族内公共事宜和救济事业等项目。走进山西村,查看每个角落每个建筑都有令人值得回味的景象,忘却城市喧闹,感触古村文化,太多的历史人文让前来的游客去畅想。

但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保护,城内几十处院落原始建筑已荡然无存,新建砖混结构的平房,也使这个古风盎然的村庄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因而,山西村的发展与保护,既要避免承载历史与故事的村庄归为尘土,更需要在一砖一瓦的物质文化、一词一曲的历史文化、一颦一笑的精神文化中找回古村落发展的内生动力,找到古村落健康发展的创新之路。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文化渭南》栏目

编辑:仵敏锋

审核:惠卫东

编辑: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