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渭南】“西汉名点”——富平太后饼

2020-06-29 08:37:31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富平特产有三宝,“柿饼、太后饼、琼锅糖”,每一个都可以说是香甜可口,独有特色,富平太后饼,是已经流传千年的陕西小吃,2010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外皮焦黄酥脆,油香不腻,如果配上一壶茶,绝对是人间美味。那么太后饼,它与太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富平,一探富平太后饼的前生今世。

初冬的清寒里,富平县福昌路北段的陆氏太后饼店里很是热闹,前来就餐的顾客们络绎不绝,散发着浓浓饼香的太后饼是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小吃,油茶、小菜、太后饼,对每个注重早餐的富平人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为丰盛和美味的了。

富平太后饼外皮焦黄酥脆,柔软可口,油香不腻,懂行的人吃太后饼,会一层一层拨将开来,层次分明的内质立即散发出诱人的油香,让人垂涎欲滴,而这道美味的小吃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富平县志》记载,薄太后是一位非常贤淑的女性,传说因为其子刘恒体弱,身为嫔妃的薄太后亲自下厨,将面粉和板油和在一起,揉搓成条,放在碳火中烤熟,刘恒吃后非常喜欢,于是这种后来叫做火曲的粗制食品,便成了当时宫廷的一道美味。

薄太后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宫廷糕点的做法,更用无私的母爱哺养了一代仁明君王,由此演变来的太后饼在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中,更是历久不衰,美味香醇,而在史学家眼中,太后饼也成为薄太后亲民爱民象征。

从此,汉宫烤饼,落户民间,故取名“太后饼”。两千多年来,这一烤饼技艺世代相传,延续至今,成为地方风味名食 。翟江峰,陆氏太后饼的第四代传承人,也是富平太后饼市级传承人,在母亲陆玉珍的悉心指导下,他早已熟练掌握了太后饼的制作工艺。

太后饼的加工工艺看似简单通俗,其实十分讲究。首先便是选料要地道考究,有主料和辅料两部分,主料为上等白面粉和上好的猪板油,猪板油一定要越厚越硬越好。

辅料的选配也非常关键,它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太后饼制作的秘诀所在,由茴香、花椒、桂皮等二十多味调料配合而成,可谓味中有味,香里透香。

选好料后,正式制作,第一步为和面,每次要求上白面粉两到三斤,其中三成为酵面,施少许碱,用手感稍烫的水和面,软而不粘为上,第二步为剁油,将猪板油用刀反复切,切成指头大小的块儿,用菜刀背儿砸成泥,调入盐,握成团儿即成。

第三步就是将揉好的面盘成片状,并将剁好的油泥卷进去,然后卷成条形,折叠摔打,在油面充分包融后,再搓拉成剂子。

将剂子一个个竖起来在手中旋转五六转,用拇指压住顶端,边转边向下按,如此五六次后,用手拍成直径约7厘米大小的圆饼,太后饼的基本制作便宣告完成。

抹上蜂蜜,撒上芝麻,太后饼制作便进入到了最后一个环节——烧焙,古时烙太后饼的工具工艺十分考究,一般采取上下铁鏊同时加热的方法,下鏊坐在火力要求不高的火炉上,上鏊系在铁链上,固定在杠杆上,可根据火色随时移动。现在人们将鏊改用电烤炉,这与传统的烤法相比,效果也大相径庭。

太后饼烤制,过去得二三十分钟,如今只用十分钟便可熟透,翟江峰说,富平太后饼最好是现做现吃,口感才会美味,但不少食客在店里吃完太后饼后,顺便还要打上几包,送亲戚朋友,所以他设计了太后饼包装礼盒,并开通了网络销售。

一种美食,跨越两千多年走到今天,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太后饼源自于宫廷流传于民间,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民间影响,除了饮食价值外,而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也深为人们所称道。

富平太后饼,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传承,更是一缕乡愁,一份思念,对于想吃就能吃上一口的富平人来说,太后饼已经深深扎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猪板油、面粉是太后饼的主要配料,所以太后饼的保存期限相对较短,此外,太后饼品种单一,利润小,来钱慢,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也成为制约太后饼发展的最大障碍,对此,当地非遗中心一方面鼓励实体店和网络进行线下和线上同步销售,另一方面准备在富平县建立富平太后饼展示基地和传承基地,以此希望更好地宣传、传承和发展富平太后饼,在这里我们也祝愿富平太后饼能走出富平走出陕西,让这一“西汉名点”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认可。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文化渭南》栏目

编辑:仵敏锋

审核:惠卫东

编辑: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