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文化渭南】洽川葫芦灯——“宝葫芦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8-04-16 16:35:08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赞美葫芦的诗句,而宋代诗人张继先也这样歌赞葫芦,“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可见自古以来,葫芦一直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在诗经之源洽川就有一样宝贝——葫芦灯,被誉为洽川三宝之一,那么,小小葫芦是如何变身“宝葫芦”?里面又藏着怎样的秘密的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洽川一探究竟。

人勤春来早,备耕正当时,清明节前,合阳县洽川镇南义村的宋鹏杰和家人正忙的不亦乐乎,拌种、挖坑、点种、铺膜,紧张忙碌而有条不紊。

刚入而立之年的宋鹏杰现为洽川葫芦雕刻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虽然年纪不大,却早已是葫芦雕刻高手,几年的葫芦种植,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宋朋杰的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在南义村的村部里,走廊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葫芦,而走进仓库,也就真正走进了葫芦的世界。

选好了葫芦,就进入了雕刻阶段,在雕刻室里,艺人们正在紧张而细致的进行雕刻,据宋鹏杰讲,这里雇佣的大都是残疾人,合作社会免费为他们进行技艺培训,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让他们有一份体面而有保障的工作。以前都是手工雕刻,现在基本上都用电动工具,即便这样,从粗描到雕刻完成,一个完整的葫芦作品需要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间不到20平米的展室里,一个个精美的葫芦作品,或大或小、或挂或摆精美绝伦,而葫芦灯里透出的点点光芒,让这间展示厅变得流光溢彩,温暖而又温馨。

宋鹏杰说,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最古老的吉祥物之一,也是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财的物器。葫芦是“福禄”、“护禄”的谐音,葫芦“蔓”与“万”也是谐音。成熟的葫芦籽粒众多,有“子孙万代、繁茂吉祥”之意,家中摆放葫芦则有“聚财、富有、避邪、和睦、吉祥”之意,所以,他利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在葫芦上做起了文章,历史人物、花鸟鱼虫都成了葫芦雕刻的素材,而这件作品看上去则造型别致,制作精美,独具匠心。

大胆的尝试,奇妙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加上历经多次失败后的坚持,最终成就了这一神奇的作品,而这件天作之和也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奖。在展室的一角,展示着宋鹏杰收集来的许多葫芦做的老物件,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能看得出老艺人们的高超技艺和生活智慧,而这件不起眼的小葫芦,则勾起了宋鹏杰美好的儿时记忆。

宋鹏杰的爷爷以前做过木匠,擅长雕刻和手工制作,也制作过一些葫芦制品,受爷爷的影响,宋鹏杰从小便喜欢上了葫芦,而谈到如何与葫芦结缘,耄耋之年的老人依然记忆犹新。

老人们用葫芦做生活用品,而宋鹏杰却对这一新鲜的物品痴迷其中,在葫芦上刻刻画画成了他最大的兴趣爱好,2005年高中毕业后,他毅然离开家乡,学习沥粉、版画、烙画等葫芦工艺制作技术,先后辗转天津、湖北、山西各省,学习葫芦的栽种以及葫芦工艺的综合制作流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年的外出学习,宋鹏杰终于掌握的葫芦的雕刻技艺,有了产品,但却没有市场,这让自尊内向的宋鹏杰苦闷的好长一段时间。

文博会的成功让宋鹏杰备受鼓舞,和妻子在西安创办了工作室,为了将葫芦产业做大做强,2013年,他回到家乡和村民一同成立了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葫芦种植和制作。

有了规模,产品创新便成了关键,如何让自己的葫芦工艺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宋鹏杰一面学习,一面研究,在一次偶然间,他有了新的发现。

自此,镂空葫芦灯便成了宋鹏杰的拿手绝活,也为全国首创,根据市场的需求,他又在葫芦灯的基础上融入不同地域的造型风格,赋予了葫芦灯更多的文化色彩。

如今,洽川葫芦灯已经成为洽川文化旅游产品的代表,与九眼莲菜黑乌鳢并为洽川三宝之一,曾在中国杨凌农高会、东西部贸易洽谈会、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展出并获奖,也成为了带领群众奔向幸福、小康之路的致富产业。对于未来的发展,宋鹏杰也是充满了信心。

葫芦虽小藏天地,小葫芦也能做出大文章,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在宋鹏杰的不断学习创新中,这个小小的葫芦却在水乡洽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散发出了无穷的魅力,带着祖辈的嘱托,带着乡亲们的寄望,我们也祝愿宋鹏杰的艺术之路能越走越远,让葫芦灯真正变身宝葫芦,照亮乡亲们的致富之路。

编辑:陈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