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的美丽风情

2017-12-18 17:25:48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在第二届三门峡摄影展开幕式结束后呢,我们记者也是跟随媒体团来到了天鹅湖国家湿地公园及陕州地坑院进行了现场采风,感受这里的美丽风情。依傍黄河而建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因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吸引上千只白天鹅前来栖息过冬,成为三门峡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令无数游客和市民流连忘返。三门峡市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湿地公园东起209国道立交桥,西到陕州大道与沿黄观光路交叉处,南接陕州大道,北至黄河滩涂,是一个以黄河湿地为依托、召公岛为中心,黄河、青龙湖、苍龙湖为主体的自然山水景区。

美丽的白天鹅犹如人间精灵一般,一年一次前来越冬,它们时而水面漂浮,时而煽动翅膀想要起飞,姿态各异,配合周围的景色,仿佛处在画中一般。也正是因为这如画般的景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留念。

离开美丽的天鹅湖湿地公园,随后记者跟随媒体团一起驱车前往陕州地坑院。有4000多年历史的陕州地下村落——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的北营村,地处豫秦晋三省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区。景区东连洛阳,西接长安,南依甘山,北瞰黄河。这里是中国最神奇的地下村庄,“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文物专家说,它是人类居住文明的活化石。建筑学家说,它表现了生土建筑的最高成就,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配音】刚进入景区,迎面就可以看到影壁墙上的砖雕。名叫周召分陕。周指的是周公旦,而召是召公奭。周、召辅佐成王姬颂,当时天下很不稳定,二人决定分陕而治,周公治理陕之东,召公治理陕之西。周公和召公在各自的辖区勤政爱民,为周王朝走向安定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周召分陕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

陕州地坑院讲解员 张靓:影壁墙上的这幅照片,是一位德国飞行员在1936年由洛阳飞往西安的途中在我们景区上空拍到的地坑院照片。这也是地坑院最早的一张影视资料,照片上面的黑色方块就是地坑院。世界著名建筑专家鲁道夫斯基就是根据这张照片,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地坑院的,也就是从那时起,地坑院才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地坑院的结构,大家抬头向上看,院子上方有树,还有许多游客,说明我们已经处在地平面以下5-6米深的地方了。在建筑学上,中间这个方形大坑叫天井,这里的居住空间是窑洞,所以建筑学上给这种民居的标准名称叫“天井窑院”。当地人把“天井”叫“坑”,所以这种地下民居就叫地坑院了。天井上方四周的砖瓦结构叫栏马墙,也叫女儿墙,主要起防护作用。

地坑院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地面上的钢筋水泥建筑成为人类最主要的住宅形式。然而,在黄土高原的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陕州、灵宝一带,竟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地穴式住宅——地坑院。作为人类居住文化的一种独特样式,地坑院具有其他建筑所没有的特点和价值。在房价高企的今天,地坑院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使用最简陋的建筑材料和最小的工程费用,完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在干旱少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黄土高原,建造出方方正正、牢固可靠又冬暖夏凉的地坑院,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千万年来陕塬人们在黄土塬上平地掘坑,四壁凿洞,依穴而居,世代繁衍,薪火相传。形成了“地平线下古村落”造就了“民居史上活化石”。

三门峡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奇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冰川,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这次的三门峡采风活动也让我们再一次了解了一个美丽的三门峡,现如今交通如此便利,高铁40分钟的车程让距离变得一短再短,电视机前的您不妨找一个周末也到三门峡一游。

编辑:陈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