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渭南转一圈 这些美味没咥全你就甭回来

2016-06-06 15:41:17 来源:腾讯大秦网·旅游频道

又到周末,出外踏青,逛饿了吃些啥才对得起双腿?来来来,看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渭南当地风味名吃,这些美食没咥全你就甭回来!以后,你也可以这么给别人介绍,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从现在开始。

大荔带把肘子

带把肘子是大荔经典的汉族名菜,属于秦菜系蒸菜类。《中国菜谱》秦菜部分把其引为列为第一名菜。作酒菜、饭菜均可。以香味突出,色、香、味、形俱佳著称。色泽枣红,如把柄,故称“带把肘子”。它的用料别致,不同于其它肘菜。肘子带骨带蹄,成菜如丘,造形别致、丰满,堪称“盘中一王”。

渭南biangbiang面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吃一老碗biangbiang喜气洋洋,油泼辣子少了嘟嘟囔囔。”煮过几滚的面被捞起盛入陕西人称之为“老碗”的粗瓷大碗里,撒上盐、辣椒面、花椒面、生姜末、葱花、蒜末,然后将半铁勺烧得焦热的清油“呲啦”往上一泼,顿时五香扑鼻,再调上酱油、醋,一碗“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便可食用了。

渭南时辰包子

渭南市最有名的地方风味小吃,你一定听说过吧?据《渭南县志》记载:这种包子始于清乾隆年间,因质量不稳,时有时无。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名手叫张张儒坤,他家的包子因味道香醇而远近闻名,长期供不应求。有时还排队散号,每每时辰一过,包子便买不到手。时间长了,人们就给它加了“时辰”二字。时辰包子面细皮白“僧帽”状,油渗包底呈金黄,馥郁鲜爽,油而不腻,香味悠长。

大荔金丝蜜枣

金丝蜜枣又称京式蜜枣、北式蜜枣, 是我国三大蜜枣之一, 呈琥珀色, 透明或半透明, 素有金丝琥珀之称, 驰名中外。

大荔炉齿面

因其形似炉齿而得名,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誉满三秦。

大荔蜜汁轱辘

这是一道久负盛名的同州名菜,因其状为球体,当地把这种形体的东西俗称轱辘,所以也把种用大油、淀粉适当配置,用煎油炸过,又勾以蜜称汁(今多用白糖)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甜油润的这一道菜叫蜜汁轱鹿。蜜汁轱辘色泽金黄,外脆里酥,又香又甜。

大荔泡油糕

泡儿油糕或呈圆球状,或呈塔状,均以顶部发的“泡花”旺不旺为品评标准之一,通体金黄,泡花钻白,外酥、内嫩,香甜爽口。

大荔月牙烧饼

大荔月牙烧饼好看也好吃。表皮黄亮,有些脆。内瓢松软,有点甜。虽说只一指头多厚薄,却又有若干层层,油油的。虽说那里边是空的,外边却沾着不少的芝麻,香香的。曾有这样的歌谣:“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今大荔县)里好烧饼。热吃脆,冷吃酥,芝麻粒粒油层层,沙温吃了不咳嗽”。还歌谣的说:“南京到北京,同州城里好烧饼,拈起轻,摸着厚,里面空空能夹肉”。当然,不只能夹肉,也能夹各种蔬菜,夹鸡蛋等。

豆腐泡

豆腐泡,是渭南人的经典早餐,可与羊肉泡,包子并称为渭南人三大必吃之早餐。豆腐泡,即豆腐泡馍,吃时,先把馍掰成拇指大的块,连豆腐在锅里过几遍,使热,然后用勺子舀着吃,这是标准吃法。也可直接舀豆腐,就馍吃。吃时必嚼大蒜。

富平庄里“合儿饼”

柿饼又称合儿饼,富平庄里“合儿饼”,产于富平县庄里镇。它以加工精细,肉质柔软,红亮透明,柿霜白厚,味香醇厚,甘甜如蜜,营养丰富,经久不变,成为陕西畅销国内外的传统土特名产之一。因其将两个柿饼并蒂相对合在一起包装,故而得名。

韩城臊子馄饨

韩城的馄饨与众不同,非常之小,只有成人指甲盖那么大。做工细致,有棱有角,好吃好看。

韩城羊肉臊子饸饹

韩城人吃羊肉臊子饸饹,一般是现做现吃,这样的好处是新鲜,不会让汤汤水水将饸饹泡坏。吃时大多配有芝麻烧饼,可以就着吃,也可以泡在汤里吃。

韩城油酥角角馍

韩城油酥角角馍为当地特色是小吃,味道香酥可口,是具有韩城市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渭南鸡蛋醪糟

游玩累了,喝碗酸甜味醇的鸡蛋醪糟,止渴,健胃,活血。

流曲琼锅糖

琼锅糖是名誉三秦的地方特产,由富平县流曲镇生产的琼锅糖驰名四海。自明、清以来为历年宫廷贡品,具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该糖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因其香脆,口食味美,做工考究,为纯天然食品,是稀有食补佳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物。

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蒲城、大荔的水盆羊肉,久负盛名。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吃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

富平太后饼

“太后饼”是渭南市富平县的风味小吃,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外皮焦黄酥脆,皮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油香不腻。

渭北烤羊腿

渭北当地非常有名的美食,去了渭南可别错过这道美味哦。

大荔枣肉沫糊

大荔枣肉沫糊源于唐代,是以当地“三大宝”之一的“马牙枣”为主料制作的,另加面粉、豇豆、碱面、糖等精制枣肉汁、制豇豆汤、制沫糊三道工序熬制而成,其色红味甜,滑润可口,健脾开胃,老幼皆宜。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