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远离“忽悠” 这12个常见的老年消费陷阱

发布时间:2017-09-20 16:05:10

“老中医”开巨额“药方”,健康讲座送“免费大礼”,养老院强行推销“忽悠”,养老广告“以假乱真”,老年旅游团安全隐患多多……面对这些消费陷阱,老年人该如何防范?如何守牢“钱袋子”?

近日,广东省消委会和广州市消委会以“放心消费在景区”为主题,走到老年人活动集中的广州市流花湖公园,举办针对老年人的现场消费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远离消费陷阱,安全放心消费。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典型案例

70多岁的陈女士收到一则广告,来自北京的这家公司称是获民政部授权的“以房养老”项目,只要将房产证抵押就可以每月领取2000元的“养老金”。待她身故后,该公司将获得抵押房产的处置权。陈女士动了心。于是在2015年年底与该公司签订了合同。

刚开始的半年,这家公司每月都准时将钱转入她的账户。有一次,这家公司工作人员联系陈女士,称要用一下她的账户接收一笔钱,到账后立即取走,几经忽悠,陈女士稀里糊涂同意了对方的要求。

此后,陈女士发现,这家公司不再往她的账户里打“养老金”了,她联系对方时也已经找不到人。担心被骗的陈女士将抵押在对方处的房产证声明作废,并重新办理了房产证。

本以为此事告一段落,可过了一段时间,陈女士却接到法庭的传票。她被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她偿还60万元贷款。此时,陈女士才明白:北京这家公司工作人员让她签字并不是合同,而是抵押房子向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了60万元贷款,而从她账户取走的钱正是这笔贷款。

消委会总结了12个常见的老年消费陷阱,包括:

野医游商瞎忽悠、广告明星充专家、养生讲座当铺垫、夸大功效要天价、免费体验藏猫腻、亲情拉拢为牟利、小恩小惠是诱饵、试吃试用套住你、名头吹嘘不靠谱、科技幌子难分辨、会员优惠暗下套、饥饿营销使损招。

消委会将这些常见的老年消费陷阱用宣传展板展出,并配以漫画及讲解,吸引大量景区游客关注。同时,活动现场还设有咨询台,由专业律师及省、市消委会维权工作者组成的维权咨询团队,积极热情为群众解答各种维权问题。

广东省消委会表示,将把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除深入社区、景区大力开展老年人消费教育活动之外,下半年还将组织全省消委会开展“创建放心老年消费环境”系列活动,通过组织老年消费调查、老年用品比较试验、“挑战老年消费潜规则”等,在社会掀起关注老年消费、关心老人生活的热潮。

{ 消费提醒 }

远离五大“忽悠”

广东省消委会、广州市消委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要防范以下五大“忽悠”。


1.参加“老年人讲座”须多留心眼。凡涉及消费环节,老年消费者应多对照生活常识考虑,实在无法判断,先“拖”两天,让自己冷静下来再作消费选择。而对于热情的保健品推销员,不要碍于面子不好回绝,可以用诸如“过两天再说”之类的语言先应付过去,在回家征询家人意见后,弄清楚产品的真实面目再出手不迟。

2.认清所谓“专家”的资质。当前,有些所谓“专家”其实是企业的销售人员,只是穿着“白大褂”而已,并无相应合法行医资质,老年人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证。同时,切忌为了感谢别人所谓的关怀,而花大价钱购买其推销产品,很多时候这只是商家采用的伪亲情营销手法。建议老年人如果确实患病,应选择正规医院就医。

3.不要轻信“彻底根治”等绝对化用语。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使用“彻底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 “无效退款”“保险公司投保”“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

4.保健食品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上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识。有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的保健食品。不要轻易相信商家宣称产品畅销的广告宣传,要注意观察分析、谨慎购买,不要跟风、不要被假象蒙蔽。


5.慎选老年人“免费旅游”项目。“免费旅游”很多时候是个幌子,实质上是保健品公司抓住老年人心理,为推销产品而精心组织。旅游过程中,安排老年人上仪器、做体检,查出一堆“问题”后,劝说老年人购买相应产品。对此,建议老年人如果有出游计划,应选择正规旅行社推出的老年游项目,同游者也都年纪相仿,又有保健顾问陪同,玩起来更加安全放心。


编辑: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