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单身潮来了 单身伙伴咋改写中国经济

来源:央广网2017-04-07 15:46:11

3月28日,西南证券发布专题报告《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或在屏幕深处》,指出目前我国单身人口近2亿,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造成此次单身潮的原因何在?高学历女性寻觅配偶难度为何会不断加大?单身模式渐成气候将如何影响经济走向?

一、聚焦——我国迎来第四次单身潮,你准备好了吗?

3月28日,西南证券出炉一份专门针对单身群体的调研报告《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或在屏幕深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单身人口近2亿,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造成单身人口越来越多的原因包括: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择偶经济要求不断提升,二次婚恋机会不断加大等。据统计,2016年深圳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月收入为15920元,北京14900元,上海12065元,广州8975元。相比之下,男性对于女性的收入要求普遍较低,80%的单身男性表示对方收入低于 5000 也可以接受。

如此迅猛的单身浪潮来袭,难怪当下婚恋相亲节目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现状,广大单身的朋友们,你做好准备了吗?

其实回顾历史,每次单身潮的成因各有不同。而此次经济层面的决定因素正在不断显现。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单身潮)

二、解析——五大原因引关注,技术因素是关键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中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往年一些人利用生育政策有关一二孩间隔四年的规定,进行生育性别选择。加上“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这一切都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有所失调。

相关数据显示,20岁到59岁年龄段的单身人口总数是1.7亿,其中男性1.04亿人,占比59.6%,女性0.7亿人,占比40.4%。显然单身女性的数量要比单身男性少,男性的压力相对较大,剩男问题较为严重。

·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

现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逐年增长,目前基本与男性追平。2015年中国男女性人口比例显示,高中时期的男性比女性要高三个点左右,但到了研究生时期基本上处于持平状态。一方面,这样的教育现状必然会影响女性的婚恋年龄。很多女生二十五岁之前埋头苦读,25岁以后考虑找对象时,会无奈地发现全是同样在张望的女生,男生们全都不声不响地结婚了。事实上,尽管女性对择偶年龄要求不断放宽,但男性更倾向于找年纪稍微小一点的。另一方面,高学历的女生倾向于选择同等学力或者是比自己学历更高的男生,但是这样的男生往往更看重女生的性格、脾气。与此同时,学历相对较低的男生出于对无法驾驭高学历女生的担心,可能会对其敬而远之。这样的情况使得高学历女生寻觅配偶的难度与日俱增。

·经济收入要求水涨船高

随着物质经济发展,女性对男方的经济要求也水涨船高。珍爱网发布的《2016 年单身人群现状系列报告第三期》显示,超八成单身女性认为5000元是男性收入的起点。其中,67.06%的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在 5000-10000元,25.02%的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过万元。全国范围内对男性收入要求最高的五个城市分别是深圳、北京、上海、武汉和广州(2016年深圳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15920元,北京14900元,上海12065元,广州8975元)。相比之下,男性对于女性的收入要求普遍较低, 80%的单身男性表示对方收入低于 5000 也可以接受。

·女性择偶年龄要求低于男性

珍爱网发布的《2016 年单身人群现状系列报告第三期》数据显示,80%的单身男性倾向找比自己年轻的伴侣,超过90%的单身女性表示未来另一半要比自己年龄大。相对而言,女性择偶选择范围明显大于男性。

·婚姻选择机会多元化

随着离婚率逐年增长、思想观念不断开放,女性对男性的依赖度普遍下降,婚姻的选择机会更加多元。

·深层原因:技术因素成最大助推力

80年代受次数限制,相亲颇具仪式感。当前我国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大量的互联网平台具有社交属性,未婚人士择偶方面的联系面和选择面比过去要大得多,一天可能加若干位异性的微信。在这种情况下,结识异性的仪式感和期许感随着技术带来的供给提升被极大地削弱,大家燃起爱火的场景催化反而变得更加稀缺了。

三、影响——单身拉动产业发展,风险对冲机制脆弱

从相亲经济学和单身经济学角度看,单身潮实际上对经济的改变有很多。所谓“单身经济”概念,其实源自西方经济学家F.T. McCarthy 2001年在《经济学人》上最早提出的“单身女性经济”概念。在F.T. McCarthy眼中,“她们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独身而且收入不菲,她们是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阶层相比,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随着具有类似特征的男性数量越来越多,现在的“单身经济”摘掉了“女性”的帽子,在衣、食、住、行,社交、养老等各个方面都开始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在“单身经济”开发较早的日本,出现了“胶囊旅馆”,还有为单独食客提供毛绒玩具陪吃的餐厅,“无印良品”出售有为单身设计的“小号”厨房用品。在韩国,有摄影店为独身女性提供“一个人的婚纱照”。由此可见,单身还会带来社会经济方式的巨大转变。

(日本东京的胶囊旅馆)

当然,单身也暴露出一定的弊端。现在的单身族群主要是有文化有实力的中产阶级,储蓄的倾向明显要低于家庭,而反边际消费倾向要远高于家庭。2007年,《新周刊》杂志联合搜智调查机构进行了一次名为“中国单身报告”的调查。他们从京、沪、穗、深、蓉等16个具有代表性城市中抽取了1024个有效样本,分析发现,其中不经考虑就购买奢侈品的单身消费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场所;31.6%的人每月的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消费或聚会等社交消费,为未来储蓄保险的只有5.4%。2010年,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单身者一年的支出要比已婚者多出5000英镑,单身独居一生的人要比已婚的人多花25万英镑。这就意味着单身人士的风险对冲机制会变得脆弱,无疑为个人的发展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四、总结

我国第四次单身潮的来势汹汹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婚恋问题,更是一个经济现象。小到电饭锅的尺寸,大到全社会的社保结构都需要随着家庭结构的不断演变而随之调整。当你还在为寻寻觅觅而苦恼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全新时代的起点。而寻爱路上的种种行为则构成了当下经济大潮的时代浪花。婚与不婚,真的不仅仅是个人私事那么简单。



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