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失散15年 千里寻亲终团聚

发布时间:2020-05-07 19:16:29

家,是触手可及的幸福,是贫瘠生活的患难与共,是内柔外刚的相互守护,更是跨越千里,执着追寻的生命印记。家,简单一个字,却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对于离开家15年的方茂盛来说,这个五一劳动节是他期待已久的“团圆节”。

4月30日早上七点,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办理完相关手续,准备好随身物品,准备送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方茂盛前往榆林寻亲。今天的方茂盛显得有些平淡,丝毫没有即将回家的兴奋和喜悦。

方茂盛今年42岁,由于患有精神障碍,他入站以后的寻亲工作一直没有明显进展。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科工作人员魏明烨在采访中说:“我们在2015年上街巡查中发现方茂盛,上去询问时,方茂盛神志不清,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随后我们将他接回站内进行救助,通过新闻媒体、多方打听,查不到这个人的信息,然后我们对他进行站内照料。”在救助站例行的寻亲甄别中,通过采集DNA信息、人脸识别以及发布寻亲公告等,希望能找到他的个人完整信息。这样的询问和甄别,一直坚持到今年的4月份。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科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说魏明烨:“在一周前,我和方茂盛聊天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他家在小壕兔乡,并说出了他的姓,随后我联系当地政府帮助协查,过了一天后,当地政府把这个人信息给咱反馈过来。”

在多部门的协查下,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武素采档村最终成了这次寻亲的目的地。一路上方茂盛有一些抵触情绪,不愿意上车,工作人员便想办法让他家里的弟弟视频,缓解他焦虑的情绪。6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高速口。

简单的交谈,见到亲人的方茂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得知消息的乡亲们早早的在村口拉起了横幅。这样欢聚的场面是方茂盛没有想到的。

乡亲们的嘘寒问暖,让方茂盛倍感亲切。在乡亲们的陪伴下,他踏进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家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方茂盛家中有五口人,父母亲均年事已高,还有弟弟和姐姐。年轻时因为一场事故导致精神异常,时常离家出走。2005年走失后,家里人多方寻找无果,这一别就是15年。但在家里人看来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现在已经回家了。

方茂盛的弟弟方忠祥在采访中说:“我心情极激动,非常感慨,在这非常感谢渭南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和领导,谢谢你们,真的很难再见到我的哥哥,我的亲人,谢谢你们。现在回家之后,我作为他弟弟,我一定帮他,不要让他再受罪了,尽我所能努力帮助他。”

方茂盛的姐姐方小梅在采访中说:“ 以为找不到了,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多年了,现在很难找见,太感动了,感谢你们。”

有了家人的照料,我们相信方茂盛的病情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会安稳幸福。村里面对于方茂盛的后期生活也进行了妥善的安排帮扶。

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武素采档村村长徐自祥在采访中说:“现在回来,我们等他审议期间,把这个身份证办下来,再一个是跟乡政府商量,按正规手续,申请办理五保,落实党的普惠政策。”

为了进一步加大甄别寻亲工作力度,近年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寻亲方式方法,开拓寻亲新模式,逐步形成卓有成效的“531”寻亲工作机制,运用DNA、血型及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专业化对比,先后为4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家。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科科长杜小谋在采访中说:“在疫情期间,我们也对站内照料人员定期让定点医院、精神病院每周来站上体检检查,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下一步,我们会对站内照料这些长期滞留人员进行更加细致的照顾,并大力推行寻亲,和各部门联动机制,推行351机制,确保这些长期滞留人员能够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

编辑:陈晨

审核:李白冰

编辑:贺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