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加减法”激发新活力 ——全市上半年简政放权工作综述(上)

发布时间:2018-07-28 09:38:27

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管理运行流程图、大病医疗救助流程图、新型农村合疗办理运行流程图……如今,走进合阳县每个村级便民服务室,你会发现,一张张涵盖宅基地安排、土地管理、保障救助等主题的“小微权力清单”十分醒目。这张“权力清单”,既让村干部省心清白,又让村民百姓放心明白,也让农村干群关系变得和谐了。

“找谁办、咋样办、谁负责,看看‘小微权力清单’就明白了,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自打有了清单,咱村干部用权变规范了,群众办事变方便了,村务监督变好了,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了。”一句句肺腑之言,饱含着群众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设工作的信任与认可。事实上,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第三方评估组、中央编办督查组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自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推出诸多有分量的改革举措,从“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到偏远农村“干部代办制”,从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设到“放管服”改革宣传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成果和经验集中形成。截至目前,市级先后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15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66.7%。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终点。简政放权,既是政府深化改革、开创新局面的施政“先手棋”,更是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职能转变的“着力点”。今年以来,渭南紧扣“简政放权”这个着力点,瞄准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巧做“加减法”,努力推动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设全覆盖,积极推动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在偏远农村落地,让权力规范到末端、服务群众到末端,为群众解绊、为廉政强身,群众收获更多“获得感”。

小微权力进清单盯紧权力最末梢

随着市、县、镇三级权责清单的建成运行,目前,我市市级共有各类权责事项3800项,县级平均3550项左右,镇级平均60项左右。在市级3800项权责事项中,属地管理有2625项,占69.1%。

权力下放后,各县(市、区)有了更加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放开手脚抓发展。可是,简政放权,不只是“减下来”“放下去”,更重要的是把该管的事管起来、管到位。

“小微权力”是指村级组织及村干部依法依规享有的村务管理服务权力。“小微权力”看着小,其实不然。宅基地审批、分户手续办理……这看似一件件的“小事”,可都是群众眼里的“大事”。“小微权力”进清单,把“小微权力”晒到村,把便民服务送到家,把办事环节连成线,把腐败风险控到点,倒逼县镇两级转变职能,助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一线不断深化,让改革在基层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我市以合阳县为试点,进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编制工作,以期由点带面、整体推进。首先,对村级能够办理的、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党务、村务、财务等事项进行归类梳理,规范了13类42项村级“小微权力”,以清单形式编制公开了事项名称、办理要件、办理流程图、办理人员等要素。其次,绘制全力运行流程图,理清权力界限,让村干部有了依规办事的“说明书”。

据合阳县统计,推开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后,村(社区)累计受理群众咨询7300余人次,办理新合疗38.3万余人、养老保险25.2万余人、低保10868人、高龄补贴30767人、残疾人生活保障15110人,调处纠纷153起,群众反响良好。

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设,不仅大幅精简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也让村里大小事情都在群众眼皮底下阳光运行,规范了“最后一公里”的权力运行。

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今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编制工作,实现“小微权力”清单全覆盖、无死角,助推村庄“自治”有实效。截至目前,临渭区、大荔县、潼关县已先后完成编制工作。

干部代办上门跑 力求群众少跑腿

随着市、县、镇、村四级便民服务体系的全面建成,基层群众得到的便利和实惠越来越多,有效实现群众“进一扇门办百家事”。不过,偏远自然村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缘故,出行难连着办事难,群众办事费神又费力。当然,“不会办事”也难。

简政放权巧做“加减法”,减的是繁琐程序,加的是精准服务。我市着力在优化服务上动脑筋、下工夫、出力气,将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延伸至偏远村庄,努力实现群众无缝隙、全覆盖服务到位,真正便民利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服务好偏远自然村村民,我市精心组建队伍,先后从农村两委会成员、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党员中,挑选责任心强、热心公益、熟悉政策、处事公道、群众信任、年龄在45岁以下的人员,经业务培训后担任代办员,义务为村民代办相关事务。经梳理论证,将补贴申请、证件申领、缴费报销、帮助服务、信息咨询5大类事项列为代办事项。制作了代办“明白卡”,列有代办事项名称、材料、程序、电话等,让群众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

同时,结合代办员每次进城、进镇代办事务多、工作忙的实际,在县、镇便民服务中心设有代办服务“绿色通道”,用最短的时间办完事。

目前,全市共有4000名左右代办员活跃在各个自然村,每名代办干部平均每年为村民代办事务200件左右,很好地解决了老弱病残人员到不了、不会办的问题,节省了村民办事成本,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偏远地区村民享受到了“放管服”改革红利。村民说,以前办事咱们求别人,现在办事干部找咱们,感觉就是不一样。(渭南新闻网记者 杨晓妍



编辑: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