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中的新闻人

发布时间:2020-03-24 21:34:4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闻“疫”而动,放弃春节休假,迅速投入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采写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接地气的精品力作,涌现出一批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新闻宣传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为我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党园锋:我是记者 我在疫情防控一线

党园锋,渭南广播电视台《渭南新闻》栏目记者。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1月26日,党园锋从老家返回工作岗位,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深入社区、小区、疾控中心、蔬菜市场、超市以及供水供暖保障单位等,挖掘疫情一线感人故事,探访疫情一线民生保障、联防联控等工作开展情况,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栏目人员紧缺的现实情况,他努力克服困难,刚开始将近一周时间跟同事在办公室吃方便面,连续几个晚上加班加点,只为保证每一条消息能够及时准确且保质保量播出。

2月1日,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我市确诊患者隔离治疗情况,党园锋负责对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李红兵进行了专访。在疫情最严峻的情况下,为了采编《党员力量再下沉 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党园锋和同事深入杜桥街道、解放街道、财政局社区、交通局小区等三个社区七个小区进行实地采访。2月22日,党园锋和同事深入市疾控中心,采编的《渭南疾控人孟珍:出征武汉 义无反顾》生动细致地介绍了支援武汉一线疾控人员孟珍出征前后的点点滴滴,节目在省台播出。

在忙碌的采访间隙,党园锋主动抽出时间,通过大量的沟通、了解和搜集,编辑了《渭南: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宣传片,在渭南广播电视台以及市委组织部渭南先锋公众号等平台播出,反响良好。

樊东宝:做“好”疫情防控前线的见证人

樊东宝,渭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

从1月27日(大年初三)开始,樊东宝便积极投身到我市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中。他采访一线坚守岗位的交警、疫情期间坚持配送的快递小哥、一心为大家的村干部等近百人。除了白天坚持深入一线抓取最感人的报道素材,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他晚上10时孤身一人赴渭南东西收费站入口采访防疫检测人员;在防疫点撤掉的前几天,深夜11时,与交警一起深入渭富桥、渭蒲桥、沙王桥、临渭区与临潼区交界点等多地,进行实地取景。疫情肆虐的40多天里,他每天坚守岗位,采写编发新闻稿件,尽心尽力承担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使命,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截至目前,樊东宝在《渭南新闻》《东秦百姓》等栏目发稿30余篇(条),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各新闻栏目共发稿3篇。其中,对渭南首例治愈出院患者分别进行报道和播发取得了很大反响,通过省级媒体及时向外公布渭南最振奋人心的患者治愈消息,得到了广大市民关注。

从返回岗位那天至今,樊东宝就认定了疫情一天没有结束,就一天不会从岗位上退下来。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做一名防控疫情的见证人,用手里的镜头,冲锋一线,勇担使命,认真讲好疫情防控的渭南故事,传递奋战疫情的渭南声音。

李智:疫情当前 新闻人在岗

李智,渭南广播电视台《渭南广播新闻》编辑。

1月26日,李智接到单位紧急通知,取消休假,当天即从老家赶回渭南,参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新闻报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李智主动担当、全力以赴、连续奋战,在岗40多天,编辑新闻稿件,及时、准确传递渭南各地防疫抗疫战“疫”情况,展示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截至3月11日,共编辑《渭南广播新闻》85期,稿件、资讯700余条。先后开设了《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渭南在行动》《战疫情 渭南力量》《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等专栏,重点关注了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战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疫情防控形势、民生保障、复工复产、春耕生产等,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疫情期间,李智就疫情防控宣传工作重点、稿件存在问题等与潼关、蒲城、华阴等县(市、区)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及时联系沟通,确保及时、快速在《渭南广播新闻》中播出。

在做好内宣工作的同时,该同志还积极主动和省台编辑沟通,与中央台驻陕记者站联系,提高外宣稿件质量,及时传播渭南防疫抗疫战“疫”、复工复产、春耕备耕等情况,截至3月11日,在省台播发疫情相关稿件36条,在中央台播发7条。

刘陈晨:疫情之下的入党申请书

刘陈晨,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教育频道记者。

1月27日(大年初三),刘陈晨接到单位上班的通知,他火速从白水赶回渭南,并立即投入到工作当中。因为疫情的特殊性,在外地的很多同事没能及时赶回单位,他成为栏目报道战疫情的骨干力量,工作中不仅要外出采访,还要兼顾新媒体发稿。

在工作中,刘陈晨还密切关注中省媒体关于疫情防控的报道,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他主动深入社区防控一线进行报道,宣传好社区防控的正能量。同时也将社区志愿者等不同群体涌现出的防控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推广,通过镜头和文字,将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加以宣传,让更多人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由于刘陈晨自己一个人在渭南工作,也更加没有了后顾之忧,有些特殊的外采任务,他都会主动和同事分担,几乎没休息过,多次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独自一人拿起照相机,用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去记录和致敬每一位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同时他看到在疫情面前,有许多党员奋不顾身地冲上最前线,没有怨言,只有付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刘陈晨第一时间向单位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他看来,入党申请书既是坚定的战“疫”书,也是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与担当。

孟杨军:全方位开展疫情防控宣传

孟杨军,渭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党支部书记、副总监。

1月27日,接到返岗通知后,孟杨军第一时间迅速返岗投入工作。在部署采访主题的同时,孟杨军也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采制节目。他将镜头对准一线,如实反映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志愿者、党员干部、普通群众的精神风采,宣传抗疫一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等,同时,围绕复工复产等主题,采制了一批有影响的节目。在他的带领下,2月份,都市频道共采制电视节目稿件60余条。

他积极做好中省台供稿工作。一个多月来,都市频道在央视《新闻联播》、陕西卫视、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微博等中省平台共播发渭南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类主题稿件17条,配合完成央视《新闻联播》发稿1条。

做精做细做巧新媒体推送。2月份,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频道在渭水之南客户端、华山网、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共推送稿件300余条,制作小视频40余个,海报19个,图文直播1次。

2月5日起,渭南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了“战疫情 渭南在行动”融媒特别直播节目,从2月5日至22日,都市频道共策划推出了13期不同主题的直播节目。孟杨军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分别策划编导了“华州区‘疫’不容辞 硬核担当”等主题的直播节目,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闵博智:疫情袭来 记者也是逆行者

闵博智,渭南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记者。

1月25日(大年初一),他跟同事来到了渭南市中心医院和第一医院,在感染科隔离病区进行拍摄采访,及时了解当时全市疫情发展情况和医疗部门采取了哪些相对应的措施,让大家提早做好防范。

从大年初一开始,闵博智不是在采访现场,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每天基本不回家,中午在办公室吃一桶泡面,又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发稿子,经常会加班加点到晚上10时。2月6日晚11时,刚回到家的他突然接到任务,要去暗访全市的消杀工作,刚刚准备入睡的他二话没说,立刻又冲锋在抗疫一线,拍摄到很多抗疫一线人员夜间工作的珍贵画面,看到大家都这么辛苦,他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是值得的。

2月10日,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当天在采访过程中闵博智因腰肌劳损而扭伤,领导让他回家休息了一天,在短暂的休息之后,他又投入到工作当中。

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市防疫宣传报道,闵博智还积极将采访到的一线疫情信息上送陕台和央视。截至目前,他在疫情发生期间共播发相关防疫稿件40余篇,3条在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播发,1条采访渭南高新区石羊集团复工复产的稿件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发。

盛戈:再苦再累都值得

盛戈,渭南广播电视台临渭频道记者。

1月25日(大年初二),新婚第一年的他本该去外地探亲,但疫情来得突然,在接到频道通知的第一时间,他就立即返回岗位。由于初期频道人员紧张,外地记者因为道路封闭不能及时赶赴一线采访,他就主动请缨,一直奔赴在抗疫采访一线。那些天,他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白天采访写稿、编发当天节目,晚上还要去疫情指挥部参加会议。有时候会议开到凌晨一两点,街上打不到车,他就步行回家,到家后还要及时写稿子,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采访、写稿几乎占据了他的所有时间,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第二天依旧有采访任务等着他。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他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媒体记者,应该把党委、政府的声音,第一时间准确传达出去,在大的疫情面前,记者更应该冲锋陷阵,冲到一线担当职责使命。在工作中,他不惧危险,采访过隔离点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也采访过昼夜坚守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干部群众,足迹遍布临渭区的大街小巷,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抗击疫情一线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在整个疫情期间,盛戈已经连续工作了40多天,累计播发稿件34条,虽然超负荷工作很累,但是能让群众了解到疫情前线的最新消息,看到医护人员、党员先锋、基层工作者等“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他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孙浩添:抗击疫情 书写记者担当

孙浩添,渭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2020年是他结婚的第二年,也是即将当父亲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从1月24日就返回工作岗位,奋战在新闻报道一线。他说:“作为新闻工作者要用心采写每一个稿件,也要对每一篇稿件负责。”

正是靠着这股劲儿,从大年三十,他一直关注疫情发展,每天坚持采访。在渭南东高速路收费站采访交警和医务人员对出入车辆的疫情防控情况时,从东出口突然驶来一辆鄂A牌照的车,武汉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鄂A牌照的车辆很有可能来自武汉,更有可能载有疫情传播者,当时看到这辆车,他没有过多考虑自身安危,而更多的是想要了解情况,想要拍摄最近距离的民警执法画面。在这辆武汉的车摇下车窗时,为了让摄像机能收录到现场的同期声,拍摄到更好的画面,他更是向车窗前多迈了一步!疫情期间,他还在人流密集的渭南火车站了解旅客流量和防疫情况,在来来往往的公交车上了解城区公交运行班次和卫生情况,在供电局、自来水厂、天然气公司了解疫情期间市民的生活保障情况,在各小区和街道上了解外卖的卫生安全情况,为老百姓呈现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

对他而言,每一次采访他心中所想的都是用肩上的镜头记录真实感人的故事,传播渭南正能量和好声音。

田华荣:发挥融媒体平台优势 聚焦疫情防控宣传

田华荣,渭南广播电视台视听中心主任。

疫情防控期间,田华荣第一时间在华山网及渭水之南移动端开设“战疫情 渭南在行动”专题,每天及时转发中省媒体及我市关于疫情防控方面的相关报道,每天渭水之南发布内容就达到80条左右。由于信息发布准确及时,渭水之南移动端的多条内容阅读量超过10W+乃至100W+,单条最高阅读量达到190余万次。

在做好内容分发的基础上,依托各个宣传平台,田华荣组织部门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策划,制作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渭南在行动 我承诺 我转发》H5作品、《危机时刻,我感受到了渭南这座城市的优秀》图文作品和《我是党员 我冲锋在前》的党员志愿者坚守一线的图文报道内容。

为了更好地发挥视频传播的优势,部门专门抽调两名视频制作人员,拍摄制作多个具有我市疫情防控代表性的短视频作品,在渭南广播电视台官方抖音平台开设“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合集进行发布,目前抖音合集已经发布视频近300多条,总播放量6000余万次,单条最高播放量为800多万次。

截至目前,渭南广播电视台视听中心共采制、编辑、转发各类图文、视频等类型的疫情相关内容8000余条,总点击量达到1.6亿次。

王保华:“闻”令而动 “疫”不容辞

王保华,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

1月26日接到返岗命令后,他第一时间回归工作岗位,积极和同事联系市商务局,就市民最关心的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进行采访报道,先后采编了《我市各大超市疫情防控措施到位》《我市蔬菜储备充足》等稿件,并加班加点第一时间及时播出。同时还策划了《渭南生活物资供应充足》直播活动。

2月3日,根据台里安排,他被抽调到《渭南新闻》加强采编工作。从2月3日至2月24日在《渭南新闻》高强度的采访工作中,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和同事们奔波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各卡点关注那些默默守护在各地的党员干部、志愿者们,讲述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走进各县(市、区),联系各单位,宣传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舆论支持。

3月他又有了新的任务,走进企业,到田间地头,宣传我市复工复产情况。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时刻“闻”令而动,“疫”不容辞,和同事们一起,勇担抗击疫情的使命,用鲜活的文字、画面,宣传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心,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彰显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杨柳:疫情之下 用声音传递正能量

杨柳,渭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环境热线》 主持人。

1月26日接到单位提前上岗通知,杨柳及时到岗投入到工作中。截至3月1日,连线采访报道36家市直部门、行业单位和一线工作者。她尽最大努力将防疫工作最新进展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听众,增强公众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每次的深入采访和报道都深深印刻在杨柳的心中。社区工作者在防护物资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尽职尽责坚守岗位,做好排查登记;长时间风吹日晒形成了“口罩脸”的合阳交警赵旭东背后的坚守和付出;退役军人张顺京希望媒体帮助联系途径捐款万元,为疫情防控尽绵薄之力的最美举动;为公安民警送去口罩和消毒液不留姓名的好心人;让高速出入口执勤的一线工作人员能吃上热乎可口饭菜的马索么乃……这些故事感动着听众,更坚定了她努力做好宣传报道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她不断通过个人努力,传递“渭南声音”,并尝试通过新媒体以短视频的方式传递最新动态和政策规定,得到受众的关注,体现了一名新闻媒体记者的责任与担当。

崔正博:讲好“疫”线故事 人人都是战“疫”英雄

崔正博,渭南日报社《文明交通周刊》副总监。

疫情早期,渭南市启动一级响应,下县采访成为一个难题。渭南日报记者崔正博及时关注各交警大队相关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2月10日,渭南日报《文明交通周刊》刊发报道《疫情防控一线的24小时坚守》,讲述赵旭东舍小家坚守一线的感人事迹。

18日下午,合阳交警赵旭东执勤中被晒成口罩脸的照片在朋友圈传播。19日,崔正博在所负责的《文明交通周刊》“大秦直道wn”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账号同步刊发《战疫情,摘下口罩的那一刻,你是最可爱的人》。

22日上午11时许,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刊发《你脸咋了?像是唱戏的花脸》。随即,人民公安报官方微博刊发报道,当日下午6时许,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刊发《交警被晒成口罩脸》,随即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刊发,话题引爆全网。

经过多方协调沟通,22日崔正博前往合阳采访。23日,“大秦直道wn”微信公众号推出《心疼!致敬!》合阳交警赵旭东“口罩脸”刷屏全国,阅读量超1.8亿。

24日,人民日报组图刊发《脸上的印记》,报道赵旭东坚守故事,选用了崔正博23日拍摄的一张照片。微博话题《交警被晒成口罩脸》阅读量已达1.9亿。28日,渭南日报以图文形式专题报道《“口罩脸”,最美的战“疫”印记》,并配发评论《坚守平凡亦是不凡》,更加深入详细地讲述赵旭东的战“疫”故事。

赵旭东只是渭南各行各业在这场战“疫”中的一个缩影。因为有了每一个人的付出,秦东大地汇聚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单江鹏:这时候 豁出命也要上

单江鹏,渭南日报社大荔记者站站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渭南发布APP2月8日刊发的一则新闻特写《这时候,豁出命也要上》,让读者跟随一线记者的镜头和文字进入新冠肺炎密切集中隔离区。这则报道的作者就是单江鹏。

我省启动一级响应后,单江鹏主动请缨,立即重返工作岗位。深入检测点、小区村庄、隔离区、指挥部,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各种传播手段,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渭南日报客户端全媒体传播途径,发布各种体裁的疫情防控主题稿件近70篇。这些报道既反映了大荔县党委、政府人民至上的情怀,又体现了75万大荔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昂扬斗志。

与此同时,单江鹏充分发挥党报记者站的参谋助手作用。在他的积极促成下,大荔“85后”音乐爱好者岳犇创作的抗疫歌曲《加油,中国!》得到县党委、政府的充分重视,大荔涌现出一大批抗疫文艺作品。同时,大荔县疫情防控五级工作法等有效防控措施得到及时报道,对全市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

单江鹏的出色表现,得到大荔县很多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大荔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大荔县委书记刘莉说:“有情怀,有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单江鹏同志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一名党报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郭艳:愿疫情褪去 你我在胜利处拥抱

郭艳,渭南日报社记者。

从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郭艳按照报社安排部署,全力投入抗击疫情新闻宣传中。期间采写刊发了《全力防控疫情,渭南在行动》《记者走访:小区全面消杀作业 居民无需恐慌》《保安全 保供应 稳物价》《24小时免费接送医护人员 渭南这支爱心车队再出发》《最暖的灯,最美的人》《谢谢你,有爱的渭南人》《筑一堡垒 守一域人 护一座城——本报记者深入渭南市第一医院采访见闻》《全力守好来渭返渭“入口关”》等70余篇有助于增信心、暖民心、稳人心的新闻稿件以及视频新闻。其中最难忘并感动的是,故市隔离救治点收治的患者虽未确诊为新冠肺炎,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等症状,可以说是一个隐形的疫情爆发点。但在现场看到,驻守的医护人员每天深入污染区查房、会诊、配送药,一遍遍帮疑似患者消毒、接开水、倒污水、送餐、处理粪便……对她而言,这些采访中遇到的人和事,已成为记者成长路上的老师和标杆。

不觉间,郭艳走上记者岗位近7年。工作时间越久,对“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笔下就有多少真情。”这句话体会越深。新闻贵专,亦贵有恒。往后余生,初心不变,始终如一。

吕佳:以笔为剑 因爱逆行

吕佳,渭南日报社记者。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午,手机铃声骤然响起!“速到市行政服务中心采访我市组织收看全国新冠肺炎防控调度工作视频会议情况!”采访中心值班主任下达紧急采访任务。吕佳顾不上吃一口母亲端来的热气腾腾的饺子,立即直奔会场。

那天,中省市先后召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视频会议,采访结束已接近下午6时,回到家中吕佳赶紧写稿,及时完成《全力以赴 全民动员 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稿。此刻,她才想起自己一天没有吃饭。

哪里需要,就赶往哪里。4次参加新闻发布会,6次参加爱心企业捐助活动,医院、社区、企业、村组,都留下她采访的足迹,先后采写《众志成城战“疫”情 万众一心筑防线》《志愿服务汇聚战“疫”青春力量》《面对疫情 我们该怎么做》等50余篇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稿件。

“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是孩子在电话中最常问她的问题。吕佳的爱人是一名人民警察,抗疫伊始,两人同时返回工作岗位,将一双儿女交给父母照看,与家人主动“隔离”起来。孩子实在想妈妈了,只能趴在奶奶家的院墙上远远地看上妈妈几眼。

“比起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我做的事微不足道!”吕佳说,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言,用笔端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一名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使命!

彭一鹏:我们是记录历史的人

彭一鹏,渭南日报社记者。

接到取消休假的通知是1月26日,从那天起,我和我的同事拿着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疫情下的渭南城。

从1月27日至2月27日,他们推出了12个摄影专版。他们去过市中心医院的隔离病房,看到了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去过疫情下的农贸市场、超市、社区、乡村,看到了那些无私奉献的基层党员及民警、干部;去过复工复产的工厂车间和复耕的田间地头,看到了为保障经济运行而辛勤劳作的工人、农民。他们,才是这场疫情中最可爱可敬的人。是他们夜以继日,守护着万家灯火,有时甚至忘记了时间。

今天星期几呢?不记得了。每天按时回家变成了奢侈,有时甚至在办公室和衣而眠。记得有一天晚上他回到家,看见桌子上放着孩子的作文本,本子上写着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看好妹妹,同时好好学习,你们就放心工作好了。你们在外面一定要做好防范,一定不要被传染。不要因为工作太忙而不休息……爸爸妈妈,我为你们骄傲……”

那一刻,他突然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

那一刻,他突然很想告诉孩子,其实他们的生活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无论是好是坏。而他只是将历史记录下来,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使命。

王军江:坚守党报记者的初心 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王军江,渭南日报社记者。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市上领导到市疾控中心、市中心医院调研。从这天开始,王军江主动放弃休假,一直参与一线报道,随市上主要领导深入社区、医疗机构和区县防控现场,采写要闻稿件,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及时准确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回应社会关切,消除群众疑虑。

渭南从最初严峻的防控形势到现在持续好转的态势,新闻工作者也是参与其中的一份攻坚力量。疫情防控期间,渭南市如何防控,各级各部门如何协调配合,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要做什么?村里都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群众生活怎么样?王军江通过采写一次次重大会议报道,一篇篇时政要闻第一时间发布,进一步让全市干部群众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把各项防控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呈现持续好转的态势,王军江还随市上领导调研,采写了多篇有关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重点工作的要闻报道。

王军江说,作为党报记者,“白加黑、5+2”是工作日常,只有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才能实现工作价值,传递权威信息,为群众服务,这也正是媒体人的担当作为。

夏莲:用笔书写责任担当

夏莲,渭南日报社全媒体采访(制作)中心副主任。

作为一名新闻舆论工作者,夏莲在防疫期间,尽职尽责,坚守一线,勇于担当,用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下我市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传递党的声音,提振精气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媒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1月26日(大年初二),接到返岗通知后,夏莲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她主动担起责任,迅速组织记者奔赴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等一线防疫部门,采访报道各级各部门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仅用半天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保证了报纸的正常出版。

同时,她坚持在防控一线采访报道,用笔墨书写责任担当。她经常深入社区、村镇,采访基层防疫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撰写了《老曾的一天》《凝聚道德之光 传递榜样力量——我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战“疫”故事》等稿件。复工复产后,她又先后到华州区、富平县、蒲城县等地采访春耕生产和脱贫攻坚工作,撰写了《羊保姆的战“疫”》《 沃野流金谱华章》等鲜活的稿件。另外,她撰写了《打一场严防死守的人民战争》《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等十余篇评论,为我市上下动员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振了精气神。

徐磊:发出渭南抗“疫”最强音

徐磊,渭南日报社全媒体发布中心新媒部主任。

在疫情刚发生时,作为党报新媒体,必须争取舆论“主导权”,让最权威的信息跑在最前面,这是徐磊在疫情期间的座右铭。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来不及吃口已经做好的年夜饭,他早早来到单位,将渭南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及防控咨询举报电话,制作成方便分享传阅的图片形式,第一时间通过渭南新闻网和渭南发布客户端发布出来。紧接着他又收集整理了新冠肺炎的预防指南,制作成数幅公益广告,待这些工作完毕后,外面新年的鞭炮声已经响起,饥肠辘辘的他这才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疫情期间,徐磊所负责的新媒部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第一时间制作了视频、图集、动漫、PC和移动端专题及H5等各类适合网络传播的新媒体产品,通过渭南新闻网、渭南发布客户端、微信、微博以及今日头条等多个第三方端口进行快速、全面、创新发布。截至目前,他所负责的新媒部共计发稿8000余篇,点击量突破1.6亿次。

徐磊作为党报新媒体的负责人,严把网络审核关,把握好网、端、微的时度效,利用一切网络资源,在网络空间发出渭南战“役”的最强音,践行一名新闻人的初心和使命。

李国贞:恪尽职守 抗击疫情

李国贞,渭南日报社美术编辑。

从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放弃节假日,每天都扑在夜班的工作岗位上。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党报的声音是百姓的主心骨、定心丸。市联防联控指挥部的权威发布,凝聚人心的抗疫报道,每一篇稿件都精心编排,每一个栏目都鼓舞人心。编辑部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的情况是常态。安全出版,不容有失,每一个夜班,李国贞和同事都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她们不断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李国贞的父母体弱多病,常年看医,疫情期间两位老人又必须去医院就诊,而且还是城东城西两家不同的医院,她不管下班多晚,第二天早上都早早起来替父母去医院开药,让父母跟医生视频看病,医生也笑着说:“你是年轻人应该你来扛。”

李国贞是一名单亲妈妈,女儿上高一,疫情期间,孩子一个人在家,她每天下班回到家孩子都睡下了,这段时间,孩子只能晚上一个人学习,孩子说:“我一个人可以,妈妈在一线忙,我在家让她安心,也是间接作贡献。”

李国贞和她的同事一样,为了党报事业,为了抗疫阻击战的早日胜利,毫无保留的奉献着媒体人的力量,展现着这场抗疫战斗中最美“逆行者”的坚守和情怀。

惠雯:逆行冲锋 “疫”战到底

惠雯,渭南日报社编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之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主动放弃休息,选择逆向而行。他们,就是抗疫前线的媒体人。渭南日报社编辑惠雯就是其中一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坚决听从组织召唤,1月27日(大年初三)即返回工作岗位。

一个多月来,惠雯在切实加强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极力克服疫情风险,行在人先,冲锋“疫”线。她编辑了《坚定信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抗击新冠肺炎文学作品专栏》等栏目稿件百余篇,快速传递市委、市政府的声音,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她参与编辑《战“疫”日记》稿件5篇,将我市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的大医精神与社会担当展现出来,篇篇日记都让人泪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天天连轴转,日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常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为此,她毫无怨言。

惠雯的丈夫王磊是渭南市纪委监委干部,也是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今年春节,王磊选择留守拉萨值班,疫情发生后,也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惠雯晚上辛苦工作,白天还要在家辅导儿子学习,悉心照顾老人。生活中的她乐观积极向上,她和丈夫都以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为荣。

杨利:牢记初心使命 践行责任担当

杨利,渭南日报社编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杨利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党报工作者,我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工作有需要,就应该无条件担当起来。”

疫情防控期间,杨利精编细改每篇稿件,要闻一版推出《战“疫”日记》栏目,《“我是刘阳,我在武汉!”》等稿件不断刊发,我市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事迹让人热泪盈眶;《秦东党旗高扬在疫控一线》等讴歌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党员;《援建雷神山医院的9名建筑工人返渭》,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渭南首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展现了我市有能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坚强决心。这些稿件生动展现了抗击疫情的渭南故事、渭南声音,充分发挥了党报坚强有力的宣传引导作用。

编辑是“把关人”,是新闻在刊播前的最后一个岗哨,岗位虽小,责任重大。作为渭南日报要闻版一版的编辑,杨利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在疫情防控时期,杨利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编辑的职责担当,认真负责组稿编辑校对,让中省市防控疫情的权威声音、重要指示、防控举措和通知通告等准确无误地刊发,帮助公众及时了解疫情和防控形势,疏导公众情绪,树立抗疫信心,协助党和政府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众志成城抗疫情。

屈梦婷:“只要有需要,我就在”

屈梦婷,白水县融媒体中心节目部后期制作。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接到提前上班的通知后,1月27日便来到单位报到。

为保证每天新闻都能按时播出,她每天加班加点,导致胃病复发,但依然坚守岗位。她制作的短视频《疫情防控 航拍白水》,制作的《城关村: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筑牢防疫第一关》《寒冬在岗担使命 凌晨值守护健康》《坚守在中原村的“青春力量”》等新闻,全方位展现了白水县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积极营造良好的抗击疫情氛围。当新闻制作好后,她每天通过微信朋友圈将白水广播电视台公众平台以及爱白水APP当天的新闻及各项防疫知识转发出去,让更多群众能够及时了解防疫工作的各项措施。

疫情防控期间,她没有回过一次家,每天只能通过微信视频和家人聊天,叮嘱他们做好防护措施。她说:“只要有需要,我就在。”她不计个人得失,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不怕苦不嫌累,坚守岗位,用一丝不苟的工作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白亚荣:主动请缨冲在一线

白亚荣,澄城县融媒体中心外宣通联部主任。

从1月25日开始,白亚荣就是县融媒体中心最早投身疫情报道的记者之一,整个春节,她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早出晚归,全县10个镇(街道)都有她的足迹。疫情前期,因为每天奔波于各地采访报道,回到家也忙得给不了孩子一个拥抱,年幼的孩子反而拍视频用稚嫩的话语给她支持鼓劲。

有人问她,疫情期间,好多人都找机会休息,你为何那么拼命?她笑着说:“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交警等,他们才是真正的一线工作者。我要把他们的事迹报道出来,让40万澄城人民认识、记住他们,让他们的家人通过电视看看他们。”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先后多次深入县医院、疾控与预防中心、县域内各检查点等地采访报道,第一时间将澄城县各级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最新动态、各条战线在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报道出来,并在省市台播出,增加了大家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决心,展示了一名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景蕊:冲锋一线报道 巾帼不让须眉

景蕊,大荔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1月24日早上7时,她和丈夫周斌接到大荔县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专题紧急会议通知后,第一时间发回了报道,将会议精神及时传递给了广大群众。随后便开始深入县医院、高铁站、各乡镇、四门卡点等疫情防控工作一线进行新闻采写。连日来,夫妻二人一直坚守岗位,及时传递疫情期间党和政府的声音,拍摄撰写了30余篇抗疫先进个人、“保民生”市场供应、企业复工复产的优秀新闻稿件,夫妻二人成了疫情期间出入危险区域最多的逆行记者,新闻稿件点击量10万以上。

虽然是一名“90后”,但是她已经是大荔电视台新闻部的一名有成熟工作经验的“老”记者。为了及时深入疫情最前线报道,她随时待命、随时出发。疫情期间,新闻事件发生随机、工作量大,她承担着新闻采写、撰稿、播音、广播、上镜主持等一系列工作,常常早上外出采写新闻、中午撰写稿件、下午配音上镜,一刻也不能休息。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哪怕只是一点点贡献,既然在大荔的这片热土上生活,就一定要为这里的人民群众履好职、尽好责。

王伟红:疫情防控中的逆行者

王伟红,大荔县融媒体中心通联制作部副主任、记者,大荔县融媒体党员先锋(突击)队副队长。

1月27日,一声“集合”的命令开启了王伟红连续奋战的“疫情防控时间”。从此,肩扛摄像机、脖挂照相机、腰揣纸和笔成了他的工作标配,每天清晨6点全副武装进入待命状态,“有呼即应”进医院、进社区、走站点,到田间地头采访一线工作人员,40多天里用镜头记录并颂扬了32个先进集体、54名优秀个人敬业奉献的感人事迹。他拍摄的18篇新闻节目在市县台播出赢得广泛好评,23篇图文稿件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出后赢得了“10W+”的点击阅读量,精心创作的30多篇5D、H5和抖音作品受众面宽泛。

疫情防控期间,大荔县融媒体中心决定成立党员先锋队,王伟红积极请缨参战,担任突击队副队长一职。他先后策划、组织和参与了走卡点、查站点、访热点、解疑点系列报道,打造出“党员在一线”“鸟瞰大战疫”等品牌栏目。春耕到来之际,他提早计划筹备、充分对接协调、现场精拍细作、后期剪裁编辑,第一时间将大荔县“两手抓、两不误”工作动态传播出去。围绕设施农业发展、扶贫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复兴策划包装了10多个选题。目前,6篇稿件已经被省市主流媒体采用。

田青川:全媒体报道疫情防控

田青川,富平县融媒体中心技术总监。

1月25日,富平县启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Ⅰ级响应。田青川连夜从西安返回单位,同单位主要领导立即制定出《富平县融媒体中心宣传应急预案》。26日起,所有一线编辑记者迅速返岗,当天推出《富平新闻——抗击疫情专题报道》,每天一期,每期20分钟以上。同时利用应急广播、微信、抖音等平台全媒体跟进,全方位报道富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联防联控工作、先进典型和防疫知识,打响疫情防控宣传战役。

作为富平县融媒体中心新闻宣传主管领导、《富平新闻——抗击疫情专题报道》电视节目监制,田青川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严格落实三级审稿审片制度,按照中省市县宣传部部署和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策划推出《众志成城 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抗击疫情 我在一线》《两手抓 两促进 两不误》等电视专栏。截至3月10日,共播出电视节目40期,播发稿件306篇,微信公众号360条,无一差错,无一失误,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强大舆论氛围。

疫情期间,田青川策划制作6部公益短片,在富平电视台和新媒体端滚动播发;采写了《富平:防控不留死角 排查不漏一人》等重点稿件,在省市主流媒体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微信公众号点击量过10万。

张小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行“四力”

张小晨,富平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部记者。

疫情发生以来,张小晨每天深入定点医院、隔离点、各镇办、检查点进行采访报道,加班加点处理稿件、编辑画面,连续奋战10多天。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检查站点、田间地头、抗疫捐赠现场,处处都有他的身影。疫情发生以来的40多天,张小晨几乎每天都有播放稿件,是名副其实的高产记者。

在做好时政新闻的同时,他积极主动挖掘社会民生新闻,制作新媒体稿件,先后采制了《疫情下的“守夜人”》《战疫情 社区一线红旗飘》等优秀稿件,反映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富平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和全面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在富平电视台播发的同时,在中省市媒体播发,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张小晨摄像技术过硬,是富平县融媒体中心主要的航拍手。40多天来,在全力做好新闻稿件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航拍任务。为拍摄好每一个镜头,他几乎跑遍了富平的角角落落,力求拍出最震撼、最感人的镜头,仅深夜拍摄就达5次,但他从不叫苦喊累,白天拍摄,晚上整理素材,饿了就吃泡面,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眯会,高质量完成拍摄任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赞扬。

梁红艳:打好疫情防控宣传主动仗

梁红艳,合阳县融媒体中心党支部副书记,总编室主任。

1月23日,合阳县疫情防控宣传战正式打响。从那天起,她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对记者采录回来的每一篇稿件、每一段画面,编辑制作的每一档节目都严格审看,对于稿件和画面中出现的问题,反复和记者沟通、核实,确保节目不出任何差错,并在第一时间播出。物资储备充足、市场价格稳定的报道,回应社会关切;医护人员的请战书、公安干警的“口罩脸”、81岁奋战抗疫一线的老党员等抗疫故事,感动了观众;开办“防控新冠肺炎 合阳在行动”“防疫一线 党旗飘扬”“防控健康知识讲座”“就业服务进行时”等栏目;录制播出了关于疫情防控的诗歌、戏曲、快板等文艺节目。截至目前,在电视台播出新闻320条,其中《陕西新闻联播》播出8条,《渭南新闻》播出22条,录制播出“防控健康知识讲座”40期,文艺节目18期,公益广告60余条。

疫情防控期间,单位在包联的两个小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她担任和园小区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在业务工作异常繁忙的情况下,深入小区详细了解摸排住户情况,组织党员在小区门口对出入人员严格登记、测量体温。

王德强:危难关头方显党员本色

王德强,合阳县融媒体中心采访部主任。

疫情伊始,他第一个去一线采访。有人问他:“你怕不怕?”他说:“肯定担心,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危急关头就是要能站出来,这样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合阳新闻”由原来一周五期改为日播。作为部门负责人,他每天除了要完成采访任务,还要制定部门的采访计划、审定所有新闻稿件。一天下来,往往工作十四五个小时。3岁的小女儿总是在他出门的时候挡住去路,央求他多陪自己一会儿。对于父母、妻儿,他心怀愧疚,但他说自己无怨无悔。

疫情期间,他采写的《战疫情 党员敬业走在前:甘井镇驻村第一书记王治国》是《陕西新闻联播》播出的首批县市级疫情防控稿件。《赵旭东:刷屏背后的“渭南坚守”》更是打动了无数观众。采访部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在《陕西新闻联播》发稿8篇,《渭南新闻》发稿32篇,在《陕西新闻联播》的发稿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采访部采写的《一纸请战书、20枚红手印、20颗火热的心》《抗击疫情 我在一线》等优秀稿件,先后在中省市各类媒体播发,为鼓舞全县人民士气,全面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王会军:铁肩担道义 无愧记者名

王会军,华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为了把党和政府防疫防控决策声音第一时间传进千家万户,釆写更多抗疫先进经验和事迹,王会军根据战“疫”变化,不时转移“阵地”,城市乡村、医疗一线、防疫卡点,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饿了,他就吃口随身携带的干粮。拍摄画面、回放录音、赶写稿件、编辑画面一连串工作,时常让他废寝忘食。王会军常说:“我们付出的越多,采播宣传的内容就越多,群众足不出户,掌握防疫防控知识就越多,疫情传播的机率就越小。”同事劝他休息一下,但他认为,记者就是一名战士,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全面打响,作为一名战士绝不能后退。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王会军和同事将审核后的新闻稿件,通过电视、手机、网络、报纸等传媒平台迅速刊播转发。截至目前,王会军在中省市各级媒体就防疫防控发稿或转发稿件超过180多条次,《大喇叭发挥大作用》《党员“外卖哥”服务暖民心》《严把关卡点 构筑防疫墙》《华阴版“小汤山”开工》《“铁人”王莹重返岗位》等稿件,为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杨雄斌:记录疫情中的感人瞬间

杨雄斌,在华州区融媒体中心负责新媒体平台运行、维护、内容策划等工作。

疫情期间,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华州融媒新媒体的官方抖音、微信公众号、头条、微博等平台,及时发布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省市区联防联控措施方案,防疫防控知识、数据等,为华州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雄斌与同事们走进华州区各镇联防联控一线,拍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华州在行动》系列短视频。深入华州区柳枝镇拍摄宣传小区防疫阻击队的防控经验做法;参与拍摄镇村广大党员干部、普通民众日夜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感人事迹小视频,并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快、信息面广的特点,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防疫防控知识。

杨雄斌拍摄的《华州区全城消杀作业进行时》宣传视频,恢弘大气,振奋人心,激发全区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他前往区剧团拍摄的秦腔小短片《胜利的日子即将来》,以接地气的宣传形式,表达对疫情防控的信心和成功的期望。还配合其他相关部门拍摄“复工复产”的宣传内容。

王子涵:在抗击疫情一线书写记者使命

王子涵,蒲城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部记者。

1月24日,蒲城县融媒体中心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急采访任务,王子涵向单位主动请缨。此后连续半个月里,县医院、检查卡点、基层社区和农村防疫一线,成了他新闻报道的主战场。

因为自己经常出入医院和人群密集场所,考虑到家中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为避免把病毒带给家人的风险,王子涵选择一个人住在外面,泡面、饼干成了他这个春节的忠实搭档。2月7日晚11时,王子涵与同事一同前往蒲城县3个公路检查点,报道那些深夜仍坚守在一线的城市“守护者”。当拍摄全部结束时,已是8日凌晨5时许。春节期间,他没和家人吃过一次团圆饭,第一时间向全县传播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挖掘先进典型故事为全县干部群众加油鼓劲。

王子涵参加工作3年时间,全县17个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干一行爱一行,选择记者这个职业,他始终无怨无悔,用镜头记录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足迹,用图像和声音向群众传递最新的信息。做一名好记者,用责任与坚守书写新闻人生,秉承这样的坚定信念,王子涵始终和同事们相互激励,一起砥砺前行。

武瑜:一线战“疫”显担当

武瑜,蒲城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部《蒲城新闻》栏目记者。

1月24日,蒲城县融媒体中心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急采访任务,武瑜向单位主动请缨说:“我要去一线!”此后连续半个多月里,县医院、检查卡点、基层社区和农村防疫一线,成了他新闻报道的主战场。春节期间,他放弃了和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暖,第一时间向全县传播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挖掘先进典型故事为全县干部群众加油鼓劲。

疫情期间,他采写的《“90后”热心党员 面对疫情挺身而出》等多篇稿件均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当蒲城县出现两例感染者后,武瑜不顾采访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坚持去一线采访,每天坚持开展主题报道,口罩磨破了耳朵,手扛摄像机累得发麻……他却毫无怨言。武瑜说,看到融媒体中心党员领导同志纷纷放弃休假全身心投入疫情宣传工作,看到部门主任们为了策划宣传主题寻找资料反复研究讨论,看到采访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在抗疫一线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他自己也深受感动和鼓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武瑜一直坚持着,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作为“武器”,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述蒲城的战“疫”故事、蒲城精神和蒲城力量。这是武瑜的初心,也是他的使命。

杨强:铁肩忠诚担道义 无惧风险冲在前

杨强,潼关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部副主任。

1月25日,从组织召集的那一刻开始,杨强就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拿起话筒,扛起摄像机,奔向疫情防控主战场。连续40多天,无论是在医院、农贸市场、巡逻卡口、社区街道都可以看到他扛着摄像机记录防疫一线工作的身影。

疫情期间,为了采写更多不为人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他多次深入医院,与医护人员和被隔离者面对面进行采访,记录报道了很多潼关医护人员的战“疫”风采。2月29日,新闻部接到省台选题采访县医院医疗废物处置人员的任务,杨强从早上8点开始,做好个人防护,跟随“90后”护士徐倩,全程采访报道她冒着危险,顾不上休息吃饭,身穿黄色防护服,单薄的身影推送沉重的医疗废弃物的故事。采访结束后,杨强立即赶回单位写稿、编辑画面,一直忙碌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最终,他采写的新闻稿件《徐倩:甘做抗疫一线“小黄人”》先后在省市电视台播发,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截至目前,杨强先后3次高质量完成中省市媒体直播连线采访任务,在线直播关注量达45万次,在中省市各级媒体仅防疫防控类稿件播发50余条次,为全县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编辑:马艾莉